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苹果和 IBM 这两个曾经的死对头,怎么就“在一起”了?

你不需要在这个行业里浸淫多年,但凡看过与史蒂夫·乔布斯有关的纪录片或文字,都会记得这位苹果创始人最看不起的行业对手之一就是 IBM。乔布斯评价 IBM 又“大”又“慢”,在 IBM 公司大楼下的 logo 前竖起中指拍照留念,还曾在令人印象深刻的“1984”广告中,将 IBM 比作乔治·奥威尔小说中的“老大哥”。

IBM 曾经是乔布斯最不希望苹果成为的样子。也正因此,当 2014 年 7 月苹果公告和 IBM 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时,很多人都表示很诧异。事实上,在这次合作宣布两年之后,两家公司的蜜月期已经度过,已经全速起飞,准备好了去攻占更多的企业级应用/移动设备市场。

《快公司》深入这两个曾经的死对头,采访了本次合作的负责人,我们整理了其中的一些要点,并加入了值得参考的时代和行业背景。

发生

1981 年,IBM 进军 PC 市场,乔布斯只做了那则著名的广告“欢迎”迟来的 IBM。次年,22 岁的蒂姆·库克加入 IBM PC 业务部门并工作到 1994 年共 12 年之久,最终做到该部门北美制造和物流总监。直到 2005 年 PC 业务被联想收购,IBM 和苹果公司一直是高端 PC 特别是笔记本电脑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库克经历过当中一大半的时间。

库克在接受美国电视台 CNBC 采访时曾经透露,2012 年有一天和 IBM CEO 罗睿兰聊天,发现两家公司正在面临一些共同的机遇和挑战。

彼时苹果在消费级市场上所向披靡,希望开拓新的市场,而 IBM 在移动端上已经落后。库克口中的共同机遇和挑战,其实就是企业级 App/移动设备市场。后来,两家公司各自挑选出高级员工会面并商讨合作事宜,而后来得名“MobileFirst for iOS”的企业级移动应用合作项目,就是当初双方讨论出的合作方向之一。

                                             库克和罗睿兰

《快公司》报道,就在合作宣布之后,很快 IBM 的人就带着一款帮助飞行员计算燃油的应用到 Cupertino 苹果总部的会议室给苹果的人看,希望充分展示出合作意愿,以这个应用为合作的开端。不幸的是对方很不给面子,“这完全行不通嘛”,一位苹果的用户界面设计师说。那款应用总共有多达 40 个界面,而苹果设计师认为,即便飞行员过去带着数百页的纸质飞航资料上飞机,也不会愿意在如此复杂的一个应用里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

这次会面没能成为合作的正式开端,但却为 IBM 和苹果后来的合作确定了流程上的基础。

流程

2014 年 7 月合作宣布,彼时的计划是面向旅游、健康、零售、能源、交通等垂直行业一共为客户打造 100 个应用。

IBM 承担了项目里大部分的脏活累活。

首先,IBM 按照咨询业务流程从企业客户那里了解需求。接下来,IBM 会邀请客户到苹果 Cupertino 总部开一个三天的会,三方一起开会碰出一个框架方案。这个会议的出席者,包括客户的关键人员,来自 IBM 方面与苹果合作项目的总经理和 MobileFirst for iOS 的副总裁,来自 IBM 和苹果的几名设计师。你可以理解为,客户=甲方,IBM 和苹果=乙方

苹果还会要求甲方带自己的客户出席这次会议,比方说,医生、飞行员和售货员。苹果认为只有终端用户在场,才能确定大家设计出的应用是真正好用的。这样的做法偶尔会比较低效,因为终端用户有很多奇怪的习惯,比如他们会说“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是直接把数字抄在自己手上,”让苹果和 IBM 很不理解……但总的来说,大家还是认为将这种反馈纳入到考虑范围,才能最终让产品变得更好。

三天会议的头一天,与会者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和终端用户沟通上。然后,苹果和 IBM 的设计师会按照沟通讨论的结果设计出应用的几个比较关键的界面。

三天之后,大部分应用的实际设计和制作工作会由 IBM 设在印度的“应用工厂”来完成,其他的 IBM 设计和制作基地也包括多伦多、亚特兰大和芝加哥等。来自 IBM 的项目副总裁苏·米勒·希尔威亚透露,苹果不负责具体的设计完成工作,坐在电脑前完成实际的设计的是 IBM 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这个流程,让苹果在这次合作当中的工作显的有点轻松——制定规范。

通过 MobileFirst for iOS 项目设计的企业级应用,充分利用 iOS 已有的功能和设计逻辑,比如通知系统、红色数字角标、toggle bar 等等,让终端用户感到十分熟悉。可以说,苹果按照设计自家预装应用的规范,去要求 IBM 的工程师和设计师。

IBM 在训练时,会拿着苹果的人机界面指南(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告诉自己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喏,这就是你的圣经。”

                     IBM 和苹果一同设计制作的 Passenger+ 应用

企业级应用往往想要把功能做完善,容易陷入把整个屏幕塞满的误区,主要是很多终端用户也期待一个应用,什么都能做。然而苹果不会准许这样的情况在 MobileFirst for iOS 项目里出现,他们宁愿做出两三个小而轻的应用,也不要一个“傻大全”。在这个过程中苹果和 IBM 往往需要花很大功夫说服客户以及终端用户。

IBM 不光承担了设计和制作工作,就连客户配套使用的 iPhone 和 iPad 销售工作都包了!IBM 向企业客户提供多种设备的销售模式,包括直接购买、租用等等,甚至像苹果的 iPhone Upgrade Plan 那样,让客户按周期支付使用费,每隔一两年还能换新款。当然,这些设备由 IBM 销售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手机和平板里面需要加装 IBM 的企业级系统,比如 VPN、云存储、企业账户和统一配置等等。

意义

在苹果和 IBM 合作之前,可能没有企业用过如此界面整洁的企业移动应用。人们的生活因移动设备变得碎片化,这已经毋庸置疑,可能这一分钟在用公司的软件,下一分钟就在用私人应用。如果两个应用之间的体验相去甚远,终端用户很容易产生厌倦最终放弃使用。现在这个使用体验是统一的,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和终端用户来说都有意义。

没有永远的敌人/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两家曾经明争暗斗的公司走到一起,必然有共同市场的考虑。分析机构 Wandera/Redshift Research 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上,企业平均为每个雇员花费的设备和软件服务总费用在 1840 美元左右。用这个数据乘以每公司千名员工,乘以成千上万家公司,营收空间简直太大了。

而前面也提到,苹果熟悉消费者不熟悉企业,而 IBM 熟悉企业却在移动端无能为力,这两家公司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这个过程里也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副作用。去年 8 月,IBM 首席信息官杰夫·史密斯对苹果首席信息官尼亚尔·奥康纳透露,IBM 已经拥有超过 11 万台企业用途苹果设备;史密斯预计,到 2015 年底,公司的 MacBook 系列笔记本电脑数量将超过5万台,这个数字很有可能在 2016 年增长到大约 20 万左右——20 万台 MacBook 什么概念?IBM 全球近 40 万员工里面超过一半都在使用苹果电脑,而不是 ThinkPad 或其他 PC……

你看,IBM 找上苹果刚满一年,先把自己的命给革了。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