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首善”陈光标的日子不甚太平。
9月20日,网易旗下“知道”平台推送了一篇题为《切胃减肥背后的陈光标:业务瘫痪债务缠身》的文章,爆料陈光标“减肥成功”实为缩胃手术所致,并质疑其曾经手的项目及金钱来源;同日,财新网发稿《特稿 | 陈光标:“首善”还是“首骗”》,披露陈光标大量捐赠不实或成果模糊、陈光标与某些落马高官有利益往来。
消息一出,舆论爆炸。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陈光标是个自带大新闻的人物。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波争议并未如往常那样在几天内降温,而是一浪高过一浪,且质疑之声占据主流。截至发稿时,陈光标仍深陷舆论漩涡,继续发表着辩白的声明。
这一次,是什么让舆论停不下来?
这发布会没想解决问题
不论是做慈善还是出席各种场合,陈光标一向以高调著称。但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召开发布会应对质疑时,陈光标还带着那种“This is my house”的气场。
9月23日上午的发布会上,陈光标对有关诈捐、切胃减肥等报道质疑进行了回应。发布会显然经过精心布置——会前要求媒体将采访提纲发至陈光标公司处审核,并布置保安严阵以待;会上挤入超过200名自称“经销商”的人,记者仅50余名;发布会展示了一些捐赠凭据和“体检报告”,但工作人员不许记者翻阅;全程不允许提问,而且仅40分钟便匆匆结束……
更有甚者,有记者称遭到“经销商”辱骂、殴打。
新华社记者王文志因提问而被赶出会场,他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希望陈光标是个好人,特别想今天来证明他是个好人,但是他今天不给我们这个机会。
新华社记者王文志在场外接受采访
会后,媒体普遍认为陈光标单方面灌输信息、拒绝回答问题,提供的回应也都缺乏实据,无法打消质疑。众多“经销商”的出场和行为也有“水军”之嫌。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缺乏诚意的发布会。没有第三方在场,没有逐条正面回应质疑,甚至连关键的证据都不肯展示,只剩下空洞的自说自话和证书展。这种回避问题的姿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陈光标越陷越深。
到了清算争议的时候
在以往,指责陈光标“作秀”、“伪善”的声音从未断绝,但也从未形成如此强的力场。为什么?因为他确实捐钱了啊。
但当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时,公众的宽容度和忍耐力也在被逐步消磨。尤其是当此次两媒体爆料陈光标“善举”不实,从根本上动摇了公众对陈光标的信任时,历次积压下来的不满难免爆发——行善不是行骗的资本,更不是行骗的幌子。
陈光标最不缺的不是钱,而是争议
除了屡屡现于报端的花样捐钱外,陈光标遭遇的纯负面新闻也不在少。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陈光标发声要把在北京的一栋别墅捐给莫言。正当公众和莫言都一头雾水时,陈光标给出了解释:早知道他不会收,但可以免费吸引媒体报道。此言一出,立即被认为是借莫言炒作,引来批评。
2014年8月,正当“冰桶挑战”风行全球时,陈光标宣称自己在0℃以下的冰水内浸泡了至少30分钟,若有人能超越他就捐款100万。该举动的真实性受专家质疑,陈光标自己也承认造假,事实上身在50度的热水中。
除了这些道德上的质疑,法律层面的追问更显严厉。早在2011年,就有媒体起底陈光标“捐款不实”。《中国经营报》指其号称捐款数亿,实际“不过几百万”;《南方都市报》质疑其支援地震灾区有无的同时直指其资金正当性:“其扑朔迷离的公司业绩及巨额善款来源,一直是悬在民间的巨大问号”。
质疑一次次被各种各样的理由压下,却未曾消失。这回的舆论大爆发,不过是新旧账的一次总清算而已。
媒体不是个人宣传的工具
23日发布会现场的冲突,只是陈光标和记者关系的一种缩影。在报道陈光标时遇到不愉快的记者,也远不止王文志一个。
早在2011年5月,《中国经营报》记者叶文添就曾发微博称,因报道质疑陈光标慈善有假,他和诸多同事、同行的邮箱收到了死亡威胁和尸体照片,并且在网络上遭遇水军围攻。微博提及的知名财经记者赵何娟随后证实,收到了和叶等人一样的威胁邮件,并且已经报警立案。
2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李宾发文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从早晨上班开始,报社的公开电话就被打爆了,而内容几乎清一色的是责难和谩骂,刚开始大家不明所以,还耐心地进行解释,然后就发现,对方根本就是来故意谩骂的,只能放弃相关解释,义正词严地正告对方或者直接挂掉。
仔细想来,陈光标“暴力慈善”、直接撒钱的手法的确容易吸引大批“水军”。讽刺的是,这些破口大骂的水军支持的,却是一位“全国道德模范”。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磊则称,他采访陈光标时曾当面遭受威胁:
人物周刊:你曾说要把自己财产全部捐出去,举行个公证仪式,什么时候公证?
陈光标:你还年轻,小伙子,可以搞其他人,到我,你要注意,我只能这样提醒你。……到时候可能你连怎么进去的都不知道。……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有关部门)正在为这个很恼火。已经有部门点到你了,你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
人物周刊:那么,陈总你还知道去年贵公司在工商登记上面的销售额是多少钱吗?
陈光标:这个我没有必要跟你讲我经营的情况……你扰乱了社会和谐。
在陈光标看来,媒体和他显然不是对等的关系。需要时则利用,冲突时则打压。对前者他并不讳言,2012年旁听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时,他说:
雷锋做好事写日记,我的区别是不写日记,你们媒体帮我写。昨天我捐了2000辆自行车,媒体就记录下来了。
2013年初,陈光标因为一篇评论文章,奖励了一个电视台编辑20万元现金。文章内容评论的是雾霾污染治理,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为陈光标“骑自行车戴绿帽子”的环保秀做了辩护。
至于23日的发布会,陈光标也将媒体斥为“用心险恶”、“居心叵测”、“心怀不轨”,轻视甚至鄙视媒体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可惜现在不是2000年,媒体人也不复年轻幼稚——随随便便发上社交媒体,这大新闻就传开了。
截至发稿,陈光标对财新传媒的起诉已经立案,调查结果尚未明确。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的锅,还得陈光标自己来背。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