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迎来了一个关键时刻,目前改革的步伐仍然比较小,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差距仍然比较大。”
在今年的博鳌观察创新金融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教授上发表了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主旨演讲。吴晓求在直言,目前中国金融行业仍比较“落后”,对于眼下如何推进金融业的革新,他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一、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改革,推动中国金融走向开放。
二、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证券化,让金融体系富有弹性,以便吸收风险,实现融资到财富管理功能的转化。
三、推动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的改革。提高金融的效率,同时完成整个金融体系对风险的定价能力。
四、推动中国金融数字化的改革,降低金融的门槛,创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在备受关注的金融市场化改革领域,吴晓求强调市场化的改革远非只是用民营资本开设几家民营银行这么简单,而是要加强竞争,是对各种重要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关于频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吴晓求直言“P2P让互联网金融污名化了”。他认为,在互联网金融有很多业态中,P2P只是一个极小的分支,由于问题频出才受到了大家关注。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不是P2P,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支付。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透明是最关键的一点。(本文首发环球管理网,编辑/蔡鹏程)
以下为吴晓求演讲全文,略经环球管理网删减:
中国的金融实际上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在很多方面都在推进改革。应该说我们在过去的很多年,当然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应该说步伐是比较小的。
主要是在这几个方面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要展开,一个就是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的一个改革,一个推进,这实际上是中国金融的开放。这个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当然涉及到开放的时候,我们是比较谨慎的。开放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都知道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我们还没有完成第一阶段国际化的任务,我们具备了第一届目标实现的所有条件,只不过我们要择时去完成。还有个就是我们整个市场的开放,体系的开放,这个做得更不够了。
虽然我们的资本市场通过QF和IQF和沪港通以及即将进行的深港通,这是非常小范围的开放,这个开放不是全面的开放,离我们构建全球金融中心的构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与当时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话,我想可能我们要加快,不然我们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的金融如果不开放,中国的金融如果不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中国的人民币如果不是一个重要的货币的话,我们很难说我们是一个大国。特别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你说它是一个大国金融,没有人相信,所以我想这些都和中国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以及它未来的地位目标应该相匹配。
第二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证券化,最重要的就是在整个金融资产结构中,我们的金融资产中证券化金融资产的比重应该说这些年没有提高。如果说国际化的目标主要是要提升中国金融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在全球配置资源,在全球分散风险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话,那么要推动中国金融结构的证券化显而易见是这个金融体系富有弹性,它可以很好吸收风险,可以完成融资到财富管理功能的转化。
一个国家的金融如果所有的功能重点都在融资上,这个金融还是落后的,金融更重要的是给社会提供投资或者财富管理功能。为此它就要创造大量可以组合、流动的资产,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你的财富管理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可以组合、可以流动,同时可以让风险组合开来的资产显而易见是证券化的金融资产。
为什么中国现在房价还在大幅度的上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中国金融的不发达显而易见是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你没有给社会提供一个和风险相匹配的,或者说在不同层次匹配的金融资产。所以证券化的金融资产主要是改善它吸收风险的能力,提高这个国家金融风险的弹性,同时完成整个金融功能的转型,这个任务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大概只占20%到25,美国是80%,日本是50%左右,从金融角度来看,我们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但是要提高证券化金融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的比重,实际上我们观念约束太多,束缚太多,我这里不展开讲了。
第三个,推动整个金融体系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的改革主要是要加强竞争,同时要对各种重要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要提高金融的效率,同时完成整个金融体系对风险的定价能力。
如果说我们的市场化程度很低,我们整个金融就无法对资产和风险进行定价,如果对资产和风险无法进行定价,那么这个交易是不公平的,或者交易效率是低下的。这也有利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出现,没有这个东西就很难说你的金融体系是市场化的,因为投资者没有选择的空间,那也就说明它的市场化程度是比较低的。
我们有时候会错误的理解,以为市场化的改革是用民营资本开设几家民营银行,它更多的是放在这个层面上,实际上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并不完全在这些方面。
第四是和这个论坛有关系,就是中国金融数字化的改革,或者说数字化的趋势,这应该说是非常明显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通讯技术对金融颠覆性的影响正在显现,其中数字化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互联网化和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这一块对金融的影响力、颠覆力应该说显现出来了。刚才李扬教授谈到了,中国的金融实际上要实现普惠性,普惠性的核心内容就是说让投资者,让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就可以,至于成本和收益他自己会进行比较。
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很多中低收入阶层包括中小微企业虽然愿意付出相对高的成本,但是他也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因为它的门槛太高了,所以我们要创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这样在线下在传统金融体系里面是很难创造的,所以要靠线上来创造,靠互联网金融来创造,所以我对互联网金融有很高的评价,它使得传统金融的长尾客户得到了服务。比如说支付,在传统金融条件下,他还是很难的。
因为互联网金融有很多业态,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P2P,而P2P又是出事最严重的小分支,尤其P2P是披着外衣的,它虽然有个电脑,虽然有个小网络,但是你不要把它放在互联网金融,它让互联网金融污名化了,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不是这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支付。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线上支付比线下支付要快捷得多,要方便得多,要有效得多,而且也安全得多。有人老说网上金融功能实现的方式,老说它不安全,我从不这么认为。因为大量的数据证明,网上的这些东西比线下的数据可比性不会比它们高,包括网上支付,所有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实际上要高于线下。
但是因为假的P2P跑路现象,我们就对所有互联网金融业态进行扼杀,我就不理解。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出台一个线上支付第三方支付很小的额度,当然对于年轻人一天比如说支付一两千块钱没问题,如果超了就不行了,逼他回到传统金融体系中来,这个思路有问题。
所以我对央行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办法提出了批评,因为它没有顺应这个趋势,它让客户在线上支付有很大的障碍,我们所有的监管都是要让客户提供最大的便利,同时防范风险,这是一个基本的准则。
当然了,对于P2P和众筹其他的方式,这个监管标准实际上还是比较明确的,互联网金融除了支付以外的其他业态,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其关键是我们的监管准则没制定出来,我们不知道哪些东西是不允许做的,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监管的重点在哪里。
我们通常是用传统金融的监管准则去衡量这些线上的金融业态,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你相当于拿治疗传统感冒的药去治疗H1N9的貌似感冒实际上不是感冒,所以这个东西要分开来,它们的表象是一样的,虽然它们的基因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出现这些乱象有从业者的问题,更有我们监管者没有制定一个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那个准则,它之所以制定不出来,是不知道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源在哪里,它的风险特点是什么,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是透明度,互联网金融你不能拿资本金来做,证券公司是资本金,这些东西都不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准则的起点。所以说我想这些东西要把它想透,我们核心是对新的金融业态要深入的研究,我们对新鲜的事物还是要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们在找到有利于这个东西发展,同时也能够约束它风险的监管准则制定出来,我想它就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