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十年前去外企的还是中产,挂科做电商的已经赢取白富美,选择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像坐上火箭?

十年前去外企的还是中产,挂科做电商的已经赢取白富美,选择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像坐上火箭?

%e5%8d%81%e5%b9%b4%e5%89%8d%e5%8e%bb%e5%a4%96%e4%bc%81%e7%9a%84%e8%bf%98%e6%98%af%e4%b8%ad%e4%ba%a7%ef%bc%8c%e6%8c%82%e7%a7%91%e5%81%9a%e7%94%b5%e5%95%86%e7%9a%84%e5%b7%b2%e7%bb%8f%e8%b5%a2%e5%8f%96

1. 个人职业发展的三点感悟

我是王欣,零一创投的副总裁,其实大家不要被副总裁这个头衔迷惑了,投资行业的副总裁跟实体行业的副总裁不是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级别比较高、资历比较深的投资经理的一种,而不是掌管公司某几个部门的业务老大。但我其实在投资这一行并不算很资深,我是在零一创投刚成立的时候加入,我们零一创投也是比较年轻的一家机构,成立到现在也就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近两年来投了30个左右的项目,算是速度比较快的,其中我负责的项目有7、8个。

而我自己的创投生涯正式开始就在加入零一创投的时候,具体时间是去年的4月份。在去年4月份之前,我是在IDG资本和弘尚资产做过一段时间实习,在IDG做了8个月,弘尚做了5个月,是在我全职读MBA期间。IDG资本想必不需要多做介绍,弘尚资产是一家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私募机构。那再之前呢,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到开始读MBA之前,是在一家传统制造业的国企做销售,一待好几年,没有挪过窝。从销售助理一路做到销售总监,也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订单、客户、计划、生产、售后这样的一些内容,直到我有一天突然醒悟过来。

当时虽然销售的工作也算回报率不错,但所处的行业是在走下坡路。市场萎缩,技术进步少得可怜。工作中逐渐产生了一种无力的感觉,虽然个人的职位还在继续向上,但是深深明白自己很难再有突破,再有进步和提高。我停下来深入思考了一下,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可能就错过了过去几年中发展最快的几个行业: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然后就引出了我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感悟——

个人的发展要跟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选择要比努力和能力更重要。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今天这句话可能好多人都没听过了。为什么呢,在那个年代,搞导弹没有经济收益,它是一个政府行为,技术和知识还不能商业化。我们的国家在那个时间点上,缺的是市场经济,缺的是民间商品,所以卖茶叶蛋就能赚钱。现在许多大公司都是那个时间成立的,包括海尔,联想,步步高。但是20年后,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谁还觉得卖茶叶蛋更赚钱,在搞导弹时候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变现,并且价值很高。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这句话是比较短视的。那个时候也应该看到,社会的大趋势是会好的,茶叶蛋的短缺和高价也一定是暂时的。你可以第一桶金卖茶叶蛋赚来,但你很难一直卖茶叶蛋赚钱。请不要用老干妈来反驳我,老干妈的产品是有差异化的。

另一个趋势就是,中国从2002年开始持续的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我大学本科是2000-2004年。当时大学生最好的选择前三项是:出国、去外企、去国企。当时海龟还是很稀缺的,多数留学生留在了海外。但是10年后,很多留学生回来之后聚会一看,当年回到了国内的人,做着上市公司的高管,迎娶了白富美,房子好几套,而自己在海外仍是普通中产,还在为还贷焦虑。因为他们错过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期。

选择可能要比努力和能力更重要。我在学校的那几年,有很多优秀同学都选择去各种大的外企。01年时候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更加让大家觉得还是应该在实体企业。所以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段子。比如某通讯专业一个班30多人,一半去了华为爱立信北电思科诺基亚,剩下挂了好几科的同学,实在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纷纷去了一些搞即时通讯软件的公司、做电商的公司、做搜索引擎的公司。10年后再聚首。人生际遇发生了很大的差别。

另外活生生的例子就是我自己,我前面说过,在2012年的时候,我反思了一下,自己9年的销售生涯,很努力,成绩也还不错。但是比起在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同学和朋友,差别就还是很大。其次是一眼能够看到未来30年,太憋屈和无趣了。接着我又想,房地产可能就差不多这样了,未来的发展不可能再更快了。但是金融和互联网、以及高科技,还会继续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些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就专门去读了金融方向的MBA,然后很幸运的进入了创投行业。

第二个感悟,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首先是取决于你的眼界和判断力,其次是你的价值取向和喜好。

眼界和判断力这件事,在投资行业特别重要。大家都觉得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有眼界和判断力,这跟他们几十年来的深入研究是分不开的。但巴菲特也很少买科技类股票,说看不懂,这就是价值观和个人喜好的体现。但不管怎么样,选择对了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只股票,长期持有,他们就能够赚取高额的回报。

选择工作也是一样,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并非把投入一个工作当做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并不是从眼界和判断的角度出发。选择的理由多种多样,比如上班地方高大上、或者不用加班、或者稳定、或者离家近。当然我并非贬损这些价值取向,人们理应有自由意志的选择。但我今天在这里分享,就是希望分享我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我的判断。我毕业的时候选择销售工作,纯粹是因为我觉得不想去死板的国企,其次成绩不够好不足以去好的外企,再然后就是我觉得自己不是能够做研发的材料。

我当时的眼界就是如此,做判断并没有更深入的去思考。所以个人价值取向和喜好占了上风。可以说这个选择今天看起来很差, 我在一个倾角只有5度的坡上爬了好几年,别人搭着火箭已经上天了,他们还回头来问我:你咋不上天呢?但是还好我后来迷途知返了。

有句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觉得这不对。你不去凤凰窝里转一圈,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做凤凰的材料。很多时候,你在一个下行的行业里面做老大,可能还不如你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里,一个初生的创业公司里打杂。以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前两年起,这句话就应该变成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了。选择了好的有发展的行业和工作,三年之后,可能你就完全是另一幅模样了。

第三个感悟,你的眼界和判断力,和在机会来到的时候把握住它的概率,实际上取决于你成长的环境,陪伴的家人,和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点点的积累。

2. 加入什么样的创业公司可以快速升值?

VC这个行业翻译过来叫风险投资,这几年大家可能发现其实叫创业投资会更合适,创投创投,是什么意思呢,选择创业,和选择投资一个企业,很大程度上是类似的,相近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创投这个大圈子里,有的投资人做投资的时候,看到一个创业的方向和好的团队,就把自己投入进去,成为公司的一份子、合伙人,披星戴月,殚精竭虑,过几年公司发展起来了,做大了,上市了,再回头来重新做投资,这样的成功案例不少。而创业成功的人,在经历过公司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克服各种困难,干倒各种阻碍,终于获得成功之后,很多人也会回过头来做投资,反哺行业和其他创业者。虽然没有恰当的统计数据,但我认为,做过企业的人做投资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些。所以,我觉得投资人也应该很有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也应该很多时候从投资的角度去考虑公司的发展方向。

回过头来,如何选择有前景的创业公司。其实职场人或大学生,把自己投进创业公司,和我们做早期投资相比,首先有个很严肃的不同,很简单,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其他选择,投完一个项目很快可以投另一个,一年投好几个,只要保证一定的存活率和项目的回报率,就可以认为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创投机构和最出色的风险投资人也一定都在这个范畴之内获得回报。

而对于加入创业公司的人来说,把自己投入进去,一旦项目中途扑街了挂了,在这段时间的艰苦奋斗里,拿着可能仅仅维持温饱的薪水,公司承诺的的期权也都灰飞烟灭,尤其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所以选择加入什么样的创业公司,也需要非常慎重,可能要比我们投资还要慎重。而看这些创业公司的方法,我认为是跟我们选择投资项目时候的标准大同小异的。那我就从我们如何确定要投资一个项目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如何确定要加入一家创业公司。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不一样,我们是被选择的,你是选择别人的。我请大家不要这么想,你先要相信自己是足够优秀的,创业公司选择你是希望你有能力来帮助他们。在我眼里再不靠谱的项目,它的创建者也可能会有能够教会我的东西;同样的道理,再牛掰的创业企业,当它向你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你也应该很自信,我有能够帮助他们的能力。

好,设想你看到了一个创业公司在招人,写了Job Description,就好像我们会收到项目的商业计划书,会先从这个计划书里面大致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情况,所属行业,行业情况,存在问题,希望做什么,团队什么背景,等等。而招人的Job Description也会讲清楚我们公司是干啥的,需要你具有什么技能,来了以后做点儿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都首先对公司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假如不感兴趣,你就不会投简历,我就不会发消息找创业者约谈。

接下来你接到了面试通知,定好时间地点出席。我们也是跟创业者联系好,约好时间地点见面聊。聊些什么呢?

第一个角度就是:这个创业所在的行业市场足够大吗?行业趋势如何?是否的确存在问题和改进的空间?类似的创业是否已经饱和了,是不是已经没有空间了?

比如打车这个市场比较大,而一个美甲的市场在几年前看来市场比较小,近几年消费升级了可能大一些。可以通过现在市场上的同类公司的收入和数量,简单估算出这个市场有多大。说回美甲行业,这几年大家能直观看到店越来越多,客单价也不低,也许这就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行业。而在存在改进空间的市场中抓住了机会,滴滴打车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第二个角度是:这个公司的团队如何?了解自己想做的事情吗?团队融洽吗,能力互补吗,执行力够强吗,有销售能力吗?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询问,实习和查询咨询网站去了解。 我曾经去尽职调查一个公司,我就去参加他们的晨会,我发现副总在向他手下的人传递他的理念,下面的人听得云里雾里,下属反驳他很多,而副总无力反驳,我就推断出这个团队负责人不太适合做他正在做的事情。

第三个角度是:公司的发展如何:融资情况如何?股权结构健康吗?数据有没有在提升,能不能挣钱?业务模式是否可快速批量复制,未来发展和盈利是否可持续?

股权结构不健康会造成很多问题,比如导致合伙人分崩离析或因为股权结构太分散而影响后续吸引投资。这些股权信息大家可以在一个叫“企查查”的软件上查询。

还要分析这家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现在赚不赚钱,现在不赚钱未来会不会赚钱,可以通过客户的增长和用户的粘性去推断。有一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存在问题。还要考虑收费后用户的反应,会不会用户量就掉下来了。如果公司赚钱,接下来要判断它的业务模式能否支持其快速的批量复制,这是一个创业公司能否做大的关键。还有一点是看公司的生意是否是可持续的。零一创投去年投了很多企业服务类的公司,这些公司相当于把过去一个软件一百万的一锤子买卖分成了每年几十万来收取,再加上一些增值服务,相对就更可持续一些。

第四个角度就跟投资人看的不一样了:我是否适应我要做的事情?我能承担我的工作吗?我喜欢这个工作吗?我喜欢这样的环境吗? 负责任的说,创业公司的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你具不具备这样的忍受力?

当你面对是否要去创业公司这个选择的时候,你觉得自己两眼一抹黑,完全无法判断的时候。那说明你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应该按照我上面提到的各种要点来分析,而你需要结合自己的价值取向去判断。

3. 对正在或想要加入创投行业的新人的一些建议

其实我并不建议大学生毫无工作经验就加入投资行业,那些大学毕业就加入的同行盆友们,我其实不是在说你们。如有误伤实属无奈,请各位原谅。其实“无工作经验”和“刚毕业”不是同义词。

我认为要理解和做好投资这件事,必须深刻理解一个公司的业务流程,理解和体会如何跟同事相处,接受任务、布置工作,手把手干过活儿,不管体力的还是脑力的;面对面和人打过交道,处理事情稳妥可靠。要知道公司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沟沟坎坎,

一定要关注创业的前沿阵地,各类资讯。 这是在这个行业的立根之本,无论你是想要来做创投还是希望创业,永远关注创投的世界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推荐关注的比如IT桔子、创业邦,还有其他一些创投机构的公众号比如经纬、IDG的公众号做的都不错, 还有我们自己的公众号“零一创投”。

勤奋,勤奋的找项目,勤奋的做研究,勤奋的思考问题。因为,在你能力出众、努力拼搏之时,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才能成功。所以覆盖足够数量的项目很重要,勤奋的找项目能让你少错过出色的创业者;勤奋的做研究能让你更多的去有的放矢,有选择的,自上而下的去判断应该选怎样的行业、选怎样的项目、节省你的时间;勤奋的思考问题、训练自己的逻辑和分析能力,能够让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判断项目的质地,判断项目是否靠谱。我每周工作70个小时,做了投资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各种不够用,如何做到高效的同时,大量覆盖项目,唯有靠勤奋。

当然,高效也很重要,那就要靠一些聪明啦。雷军老师说过: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战略上没有足够的思考和研究,不清楚方向,更多的勤奋可能也只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说不定越跑越偏,辛苦都白费了。

当然回过头来,一定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保证休息,保持健康。这件事儿我也很惭愧,需要作深刻的反省和检讨。一年半以来体重增加了大约15斤,腰围长了两个码。我自黑说这是过劳肥,但根儿上说白了就是懒,没时间也不能成为借口。

最后,我还想建议大家多获取各类知识和资讯,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历史、物理、政治、经济、金融、社会热点等等。为什么这一条单独放在这里而不是跟获取行业资讯在一起呢。其实有点不一样。大量的知识和资讯,其实是对投资工作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并非必要条件。但是有了这些储备,未来可能你跟创业者聊的时候,你去做尽职调查的时候,你在跟同行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加顺畅和高效。你不知道今天看到的一个知识点,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作用,会给你带来多少助力。

我在这里引一段乔帮主的话,大家可能多少都听过:“虽然你现在可能看不见未来,不知道你现在所拥有的,懂的,了解的能带领你到什麼样的境界;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你蓦然回首时,你才能将所走过的路串起来,进而发现到你之所为你,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所造就出来的。因此你得相信这些即将来临的事物在更远的未来肯定会连在一起,”我觉得这段话非常伟大,这能让你在每一个瞬间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会非常缓解疲劳和懈怠的情绪,消灭堆积如山的事情压在身上时候的那种想死的心情。

另一段类似意思的我也很喜欢的话是蔡康永说的,更加文艺:“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我建议大家拥有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啥都行,喜欢手办、漫画,喜欢跑步、骑行、唱歌、跳舞、cosplay都好。因为在工作之余,你还需要能够彻底的休息,奖励自己。像我自己比较爱看电影和读书,而且会去钻得比较深,我每天都要保证至少几十分钟的时间,看一点剧或者电影。最近读书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还是要保证每个月读一本的。接下来我也会补上一些计划了很久但还没看得书,以及看过很久之后已经忘记了内容的书。我也可以跟大家推荐一些书,我个人很喜欢看科幻小说,《三体》让很多人喜欢上科幻。还有《2001太空漫游》看了之后让人脑洞大开,对于做投资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然,这两件事我从来没想过会跟工作相关,直到今年,我们基金开始看内容娱乐这个赛道。然后我就知道了,以前的积累今天会有帮助了,因为我能够判断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好坏,也知道行业的产业链分布和商业化的情况。

有同学说,今天来听我分享是奔着财富自由这事情来的,问我怎么实现财富自由。说实话,我并不知道,因为我还没实现财富自由。但是我知道一些办法,可能可以使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变大。我认识的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非常专注,有一定的目的和结果导向性格在,但更多是他们本身就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他们已经享受了创业的过程,拼搏过了,然后得到了的副产品就是财富自由。就像姚明退役的时候有人问他有没有什么遗憾,他说在他职业生涯的每一天他都知道他尽力了,他没有遗憾。所以也许一个趋势好的行业加上绝对的专注和努力就更容易实现财富自由。

文章来源:创业邦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