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云马:不做改造自行车的过客,想成为时代的一个符号

采访的尾声,邱懿武感叹道“创业太难了!”

99%的创业者似乎都有这样的感受,但是90后CEO邱懿武的感慨却是随着采访的进行,再次梳理了一遍自己的创业历程后发出的,所以“创业太难了”这5个字才显得无比真诚。

“我真的好想成为这样的人”

2014年,研究生邱懿武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毕业了。名校毕业,再加上本硕期间获得过红点、IF、IDEA等国际设计奖项,还参与设计了浙江大学官网。邱懿武的学生时代无缝对接了设计师身份,一经毕业,他就进驻西溪科创园,用作品证明设计的价值。

在入学之初,听完工业设计的老师对专业的概述之后,邱懿武就认为自己选对了专业,“这个专业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我真的好想成为这样的人。”

2013年,邱懿武和浙大校友在杭州创建云创科技,开始践行“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梦想。

彼时,恰好赶上滴滴和快的你死我活的拼抢。很明显,正是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很多城市还没有地铁的现状,才为网约车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长距离出行可以改善了,但是5公里左右的短距离出行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满足,尤其是大学刚毕业的这批年轻人,他们有旺盛的需求,但是经济实力决定了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而传统的自行车和电瓶车又无法彰显个性,因此他想用互联网和科技的力量,再造传统,打造一款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动自行车,解决年轻人的短距离出行问题。

同样是年轻人,邱懿武认为云造科技的产品要满足这样一批用户的需求:他们没有安全感,追求归宿、身份象征和个性化。

于是,云造科技的三款产品:云马C1、云马X1、云马mini都具有炫酷的造型和亮丽的色彩,同时智能灯光和刹车配置又为安全性服务。但是这些特点不足以吸引年轻人,成为“最懂年轻人的电单车”,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注重工业设计的云马始终不能用设计取胜。

相信社群的力量:健康+社交

好看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为产品找准定位也是关键。

据邱懿武介绍,云马电单车是介于自行车和电动车之间的,在功能性和骑行体验之间追求平衡,“在像自行车一样骑行的时候,电机会输出不同的频率,让骑行更轻松有效;当累的时候,又可以调到全电动模式。系统会记录不同路段输出的电量、骑行频率,然后跟云端同步,分析用户出行的健康、社交属性。”

健康和社交两大玩法,经常成双成对地出现,小到手环,大到马拉松赛事,都可以圈定一部分用户。创业公司为自己的产品赋予这两大功能,也希望为具有相同爱好的用户搭建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以增强用户黏性。云马电单车走的也是这个路子,目前为止,云造科技的APP“智行车”拥有4万注册用户,因为该产品不是纯社交的,因此日活在1000左右,但未来会用更多玩法提升活跃度。

在健康方面,主要是在骑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记录用户的行驶习惯、行车轨迹、时速、车况等数据,通过分析,可以让用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社交方面,则是通过“智行车”去聚集云马的用户,让用户在粉丝群和论坛里交流和互相学习。邱懿武认为,品牌本身就有社交属性,产品表达出的特点,能吸引有某种共同点的人群。除了线上外,云造科技组织过很多场线下活动,这种活动能活跃用户,也能让更多人体验云马电单车。

实际上从一开始,云造科技就想用参与感和互动来增加粉丝。第一款产品设计完成后,就通过H5的方式进行传播,为产品征名。48小时,收集到了1500多条回应,经过筛选、投票、挑选,最终选择了“云马”这个名字。

无论是征名、粉丝群,还是线下活动,这些做法都来源于邱懿武的一种认知:社群的力量可以给好的产品最大的价值。

可以看出,云马电单车是对传统自行车的改造——为了保证骑行体验,尽力保留了传统自行车轻便的特点;为了提升骑行效率,改造了电动助力;为了“互联网化”,接入了健康和社交的玩法。邱懿武把这个过程叫做“再造消费升级”。

抓住“制造大国+消费升级”的机遇

尽管衣食住行的需求一直是存在的,但这些需求在不同的时代,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和方式,因此衣食住行同样面临消费升级——通过再制造,为产品打上这个时代的特质和烙印,满足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自行车已经是百年产业了,近百年来它的变化并不明显,但随着材料、设计、工艺、技术的进步,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制造一款属于这个时代的自行车。

邱懿武对“再制造”的过程充满信心。他认为近几年智能硬件发展的难题在于,智能硬件要满足的不是既有的需求,公司要花费精、财力去培育市场;而云马要做的不是培育,只需要改造就好了。

“现在消费者有很多USB接口设备,同时对价格、对设计有不同需求,因此小米改造的插线板很容易找到市场,而不用去培育市场和用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个性化服务确实在出行市场获得了机会。以网约车为例,在15公里以内,有滴滴、Uber等平台;15-30公里,易到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在更长距离的出行中,汽车租赁又能找到自己的市场机会。因此占据一段空间,专门服务这个空间的人群,是有机会在商业战场上存活的。

云马瞄准的是短距离,而且比较重视灵活性需求的出行市场。邱懿武介绍,因为平衡车、滑板车比较耗费体力,因此只在1-2公里区间有优势;而2-10公里出行场景,电单车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与使用场景对应的,云马产品也在电池续航能力和车身重量上做了一番努力。已经发售的云马X1的续航能力在25-30公里,并能实现2秒快速折叠,装入后备箱。云马C1可助力续航75公里。刚在京东众筹成功的云马mini可实现10秒折叠,整车重量14.9千克,最长续航50千米。

借助这个机会,云马目前在售的2款产品累计销售了3万余辆,据邱懿武介绍,靠产品销售,云马已经实现了当月盈利。

市场上的玩家们

目前电助力自行车市场还处于完善技术的阶段,目前为止,三家公司都主打力矩传感电助力,让自行车能根据地形和力度的反馈,从而在不同场景下输出不同大小的力,让骑行效率更高。比如在平地上,只有在蹬踏的同时,才会输出电力助推;但在上坡或者逆风时,车子会自动输出力量,从而节省人力。

未来真正分出胜负的,除了渠道、营销之外,还要有不断迎合市场的技术。

和云马一样,北京白米仓胡同里的轻客也是一家用科技和智慧改造、重新制造传统自行车的公司。在资本市场对智能硬件的投资趋于放缓的今天,他们依然拿到了1.5亿元的B轮融资,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轻客CEO陈腾蛟认为,资本市场看重的主要是产品的实用性与发展前景。据陈腾蛟介绍,助力自行车是自行车行业的未来,“在欧美与日本市场,助力自行车的销量很好,仅德语地区,这种产品一年就会有600多万台的销量。”

2015年10月,轻客在三里屯开设了第一家体验店,未来他们希望通过线下渠道,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电助力自行车。B轮融资过后,目标是布局全球市场,除了售卖自己的产品外,随着技术的成熟,会与自行车厂商建立合作,为他们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小米科技也在2016年6月看中了这块市场,并推出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据介绍,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来自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该公司此前曾自主研发设计QiCYCLE R1环法级别公路赛车,并获得2016红点设计奖。

而小米真正的优势是渠道,希望通过平台的流量,为米家骑记带来更多的关注度。

这块足够大的市场里,未来还会有玩家涌入,而且很多能找到存活的机会,但前提是一定要为目标用户打造他们喜欢的产品,并做好渠道、售后等服务。

让产品证明一切

2015年10月15日,云造团队正在北京发布一款全新的云马C1。本来是一次成功的见证,但邱懿武接到的一个电话,扭转了剧情。

原来云造科技的另一款产品云马X1,在外观上与爱沙尼亚设计师Matti的一款名叫Stigo的电动车有极高的相似度,因此被指侵权。一时间,在微博、贴吧等平台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在指责云造科技,这让一家创业公司措手不及。故事从风光明媚到风雨飘摇,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事后邱懿武承认,确实看到过Matti的设计,但仅限于参考,而且云马的设计已经申请了近10个专利,获得了包括爱沙尼亚在内的欧盟的外观专利授权。因此这件事情陷入了“罗生门”,背后的真相始终无人知晓。

实际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免不了对已经面世的作品进行调研。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往往会影响设计过程,因此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改进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这些对于邱懿武来说并不重要,他在这起风波中真正收获的是,坚定了做出好产品的信念。

2016年5月,云造科技拉开了全球市场大幕,顺利进军首尔,以专柜形势进驻新世界、乐天、现代三个韩国高端百货公司的18家门店。在发布会上,邱懿武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云马系列产品,那种感觉,就像爱惜和信任自己的孩子一样。

除了对自己的历炼,如果说风波还应该留下点什么的话,那应该是主动为工业创新设计做点什么。在首尔发布会前,云造科技联合浙江大学和江南大学,建立了“未来创新实验室”未来3年,公司将投入1000万研发基金,去推动创新设计和工业制造业的融合。

“云马”这个名字,除了体现公司注重社群的力量外,也饱含着邱懿武的深情,他希望贡献出有设计感和人性化的产品,为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就像马云之于这个时代一样,我们也希望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