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乔布斯曾讲过,3.5英寸是智能手机的黄金尺寸,是最适合人类的大小。在说出这话的几年之后,苹果也走上了大屏化路线,最新款的iPhone 6s plus屏幕尺寸是5.5英寸。而从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屏幕演进趋势来看,大屏化仍在继续。大屏,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所以说,在消费者需求与创新面前,没有权威。
华为余承东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6英寸以下,2K屏幕和1080p看起来没区别,而且2K屏功耗很大,让手机续航变差。然而从荣耀V8开始,华为产品进入了2K时代。这背后有技术发展的逐步成熟,更重要的是,清晰度越高,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视觉效果更好。
从智能手机来看,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一直是手机厂商的不懈追求。屏幕大小和分辨率基本上已经要达到了视觉呈现的最高峰了,技术成熟,剩下就是普及应用的事情了。那么,在手机屏幕上,消费者还有更多的诉求吗?
手机显示技术已过探索期,面临用户接受度鸿沟
答案是有的。随着VR的发展,手机VR成为热议话题。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16年全球VR设备及相关产业将创造8.95亿美元营收。暴风魔镜CEO黄晓杰也表示“我们坚定地认为,对于未来VR的格局90%的市场是属于移动的,10%的市场是属于PC的。”
移动VR更多是依赖手机屏幕来充当显示屏的,支持3D显示、拥有较好的图形解析能力,以及清晰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实际上早在2010-2011年,日本手机厂商夏普就连续推出了三款裸眼3D智能机,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兴趣,不过三款中配置最高的SH8298U屏幕是4.2英寸分辨率960P。在夏普之后,还有LG、HTC以及亚马逊的探索,均是噱头十足,但是销量平平。裸眼3D技术也因此受到业内的质疑。究其原因,裸眼3D显示技术本身的不成熟,用户认知的培养,以及配套屏幕参数的限制,共同形成了这样的结果。
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曾提出创新扩散曲线,新事物在普及过程中,将经历不同的人群,而在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鸿沟,也是决定新事物死活的关键。
对于3D显示技术来说,夏普、LG、HTC、亚马逊以及中国的PPTV、富士康等,都属于早期的探索者,拥有早期采用者,当前正处于鸿沟期。
消遣型消费与创新型消费并行,如何选择?
跨越鸿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如今3D技术配套的拍照与屏幕像素等都比较成熟,VR热带来了产业支持和用户的广泛接受度。现在还需要的是,一个触发点,另一个是时间。从目前来看,已经出现一定的迹象,有两个典型的案例。
一个是苹果公司正在申请一种模拟 3D 影像技术的专利,据说可以让移动设备的屏幕显示立体图像。业内预判,这可能是iPhone 8 的新特性。苹果手机每年全球销量在2亿部以上,带来的用户规模十分客观。而且苹果引领的创新潮流,往往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商跟随,这一点在指纹识别、3D Touch等技术普及上都有所体现。指纹识别的全面普及,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
另一个案例是一些在toB领域深耕3D技术的企业走向前台,如超多维科技(SuperD)。普通消费者对于它的了解可能不多,但是索尼、东芝、三星等大厂商作为它的客户,对其技术实力充满信心。
相对于技术细节,我更关注超多维对于消费趋势的判断。当前存在两种消费模式:一是消遣型消费,二是创新型消费;前者在于解决了生存温饱之后,在娱乐等方面有更多的诉求;后者则是基于发明创造,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
超多维的选择在品牌文化中已经体现出来:“科技、娱乐、探索”,“科技”代表创造,“娱乐”是消遣,“探索”则是未来。超多维希望透过提供创新型的硬件和娱乐化的应用,给用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感受。这种战略一直是清晰的,尤其是在toB转向toC的过程中,超多维的与消费者走得更近了。
实际上,无论是消遣型消费,还是创新型消费,都是消费升级的细分方向。当手机显示技术接受度鸿沟遇到产业消费升级,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超多维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能不能顺利走到终点,这要看它的经营能力了。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