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我是机器人,我会干掉你手机里9成App

我是机器人,我会干掉你手机里9成App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常常想象着一两年、三五年后的趋势。但8月下旬,创业邦随早期投资机构阿尔法公社在西雅图拜访了微软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邓力后,试图看到5~10年后的趋势变化时,我和我的小伙伴还是惊呆了。

微软在2016年3月发布了Bot Framework,它比只是和你聊天让你开心的小冰更进一步,背后连接了一整串人工智能应用,这一概念被总结为“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对话即平台)”。

Google在今年5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基于Google联系人的智能聊天App (Google Assistant)。

Facebook也很快跟进了相关产品。

大家都奔着这一方向而去,希望能在你的手机里安装一颗“心”,这一切动作说明,大公司正在搭建平台。从商业模式角度,你可以把度秘、Google Assistant 、Bot们做的事理解为“O2O的自动化”,即把用户需求和人工智能服务直接联结在一起 。

实体机器人广义上的“通用机器人”、“家庭机器人”、“陪伴型机器人”,更像是动画片里的大白。也有不少创业者已经涌入这一领域,如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始人余凯创立的地平线机器人、前阿里M实验室负责人Misa 创办的Rokid等。尽管在现阶段,这一类项目常被认为太过早期,风险很大,通常是九死一生。因为这不仅涉及人工智能部分,还涉及庞大复杂的机械学科知识。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bot将取代手机App模型?

邓力认为,这就像大约10年前手机App模型取代Web端程序一样简单。App平台基于统一的资源模型,目前有几个痛点:

1.占用资源。大批App塞满了你的手机屏;

2.使用率低。一个手机里装上200个App,真正常用的不超过20种,大多数一年用一两次。

事实上现在频繁使用的手机App已经在减少了,虽然已经产生了数百万App,且还批量产生,但大部分从来没使用过。再往前追溯,Web模型在移动界面上的表现就更差了,被取代几乎是必然。

而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你可以对着手机直接用语音或文本表达需求。邓力预言,将来主要App不过几个,其他不常用的App,都将被语音或文本助手 bot 取代。

说回前面微软发布的Bot,当它理解了人的语言后,你再去定一间餐馆,或许仍然需要点开一个App,但这个App现在是自动蹦出并可以理解你的意思,你要做的只是对着手机说话。

“实际上成熟的人工智能背后是一整串服务链接,它甚至已经知道了一大部分你的喜好,你只需要在刚开始时给它一些个人信息,比如喜欢吃什么、做什么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记住你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快和准确地为你服务。”邓力说。

说了这么多,创业者在人工智能大潮下的机会在哪里?

首先,未来最强人工智能公司一定是大公司吗?

未必。尽管近期硅谷几家大公司相继推出人工智能产品,但再继续下去很难说谁会真正推动整个人工智能的发展。

“往往最新的技术、最初的突破都是由少数人人带动的。”阿尔法公社创始合伙人许四清向我解释。这种角色可能是邓力这样的科学家,也可能是谷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但当这项技术的基本达到一定水准,平台级的机会就会出现,进一步推动大范围内应用。Google、微软、facebook、也包括国内的腾讯百度先这种量级的公司实现技术突破,在争抢完平台机会后,就会出现第二个话题——垂直领域中创业者的机会。

当然,最初那个平台很大可能是被大公司抢占。再由创业者在平台上开发应用,这与当年苹果、安卓塑造App生态环境如出一辙。

投资人在挑选什么样的团队?

回到人工智能,有机会出现一批创新型公司,首先要有强技术支撑,其次在垂直行业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

“要看团队的技术壁垒和商业应用场景如何巧妙地结合。”许四清说,在商业应用领域,团队应该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知识能力;在技术上和商业上要有一定的壁垒。

“团队特征上,要有资源,不能是新兵,对行业要摸得足够清楚了;同时在技术上,它至少有一个创始合伙人,在机器学习能力方面非常强。”二者结合,即团队壁垒。当平台格局已经形成时,他应该清楚哪家公司的哪个平台有什么优点。

平台被大公司占了,你的机会在哪儿?

我们看过往App发展史,平台能力基础之上,会繁衍出很多“垂直领域”,在满足很多应用场景的应用服务中,有些可能是对企业负责,有些则可能是对消费者负责,这就是小公司的机会,原因很简单,大公司做不过来。

举例,为什么有了携程仍然会有去哪儿?因为去哪儿是一个靠计算能力来挣钱的公司。携程把SKU放在货架上后(相当于沃尔玛),去哪儿则通过搜索、挑选、分类、比较能力(相当于亚马逊),用最短的时间找到用户最想要的东西,这些携程做不到,去哪儿造就了一个垂直领域的平台。

在投资人看来,做平台和做垂直行业各有各的难度,平台能够成就大公司,但需要极大的累积。如果你要开放一个语音识别的平台给别人用,很可能小公司也想这么做,但是以它的语音识别的能力和有过的样本量,面临两个挑战:第一,计算要好,第二,样本量大。因此,只有大公司如微软、谷歌,样本量足够大,也能通过不断训练做地足够好,做成平台的机会自然比创业公司大得多。

然而,商业的魅力在于可以借力,大公司发力抢占平台的同时,垂直领域会有一些先机。在过往已形成平台的基础上,创业公司有可能形成新的平台,“凭空出现的平台只有facebook这个公司做到过”,许四清说,“往往最聪明的创业者先不谋求革命性的平台,而是谋求在局部领域做到最优,垂直市场依然很大,每一个垂直领域都可以造就优秀的创业公司。”

去哪儿演绎了一个经典的垂直领域里小公司的机会,同样是做搜索,Google会不会去做呢?事实证明并没有。因为Google一旦开始卖机票,就要涉及用户的数据退改签,它需要的基础设施服务就复杂了,远离了Google的平台。对它来说,做这点生意要投资这么多成本,远不如把搜索本身提高来得更合理。因此这种机会留给了小公司、新公司。

说完了机票可以再说说酒店。最早有Expedia,后来出现了Kayak,现在又出现了Airbnb。在共享经纪的壳之下,Airbnb其实是一个数据公司,它从不真正拥有一处物业,只用算法做撮合,这事谷歌、微软肯定能做,而且做得不会比Airbnb差,但同样,事实证明并没有。

这样的小公司不是技术平台,但做到一定程度后,手里数据够多,使它几乎成为了一个准平台,在这个准平台上又出现新的小公司,像细胞一样不断繁衍。

今天的商业格局是搜索由微软、谷歌(国内还有百度)占据,但在垂直领域,汽车、旅游、酒店都开放给其他公司,这些领域他们并不是不能做,但永远是绝大多数创业者去垂直领域,在某个领域做到最优,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用户刚需后,成为平台新贵。

这正是科技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文章来源:创业邦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