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创投 | 王胜江:创投的秋天

坏消息在圈里四处流窜,很多创业者问:冬天真的来了么?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的问题,但这一次我坚定的告诉他们:不,这是创投界最好的秋天。

高高在上的不应该是投资人,而应该是辛勤耕耘的创业者,没有创业者辛苦的劳作,哪有投资人安逸的收割?急躁的投资人,让不少创业者产生了“心魔”。没有快速融资成为独角兽的“心魔”,自然不会担心所谓的资本的冬天。

创业者不要做围着投资人的奴才,也不要依赖投资人,投资人只是你的锦上添花,创业者才是你自己的雪中送炭。

成熟的季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创投圈出现了一个词“资本寒冬”,好像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经受着“资本寒冬”的漫长煎熬,从目前来看,大家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也没迎来“资本的春天”。其实,无论是创业还是资本,远没有寒冬,资本有的是秋天。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投资人站在创业者的角度看投资,投资一些真正能解决大家生活需求的项目,这样投资人也变得成熟。创业者也变得成熟,更多的脚踏实地,更多的提供有意义的产品,满足老百姓真正的刚需。

投资人和创业者同时的成熟,这个季节是最好的季节。这种成熟有点理性、有点冷静,但同时又很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符合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该死的死,该生的生。这种成熟是中国创投的幸事,是中国创投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创新点的阶梯。

这个阶梯非常重要,我认为创投的秋天是我们所需要的,而不是创投的寒冬,创投没有寒冬,大家应该关注秋的浪漫、秋的节奏、秋的扎实、秋的产品、秋的摸得着的感觉,这种周期是非常好的,而不是简单的谈论寒冬。

很多人在做投资的时候认为,如果行业很难变现,就不值得投,其实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以京东、滴滴为例,它们还处在发展期,并没有巨额的利润,你能说这两个公司的模式不对吗?这样的公司也需要创始人持续的努力、耐得住寂寞。

我觉得任何一个行业,不管是互联网、体育、文化、还是科技,都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也是秋天的一种代表,这种成熟,是秋天的典型特征,中国的创投正处于这样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创业的秋天。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创业首先要活着,你这个月在,下个月在,一年以后还在,可能跟你竞争的十家企业全没了,那你就成为老大。不能简单地找一个投资人活着,这是错的,如果上来只依赖钱,那你的模式本身有问题。

当前对创业的认识存在很大一个误区,就是创业者认为只要是创业,起步就应该拿投资。真正的创业者要敢于把所有的身家都押上,只有这样破釜沉舟,才能够成功。有些创业者喜欢瞻前顾后,总是希望融到第一笔钱再“下水”,特别要提醒很多创业者:创业是自己的事,没投资人也得创业,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在和创业者的交流中,不少创始人都希望自己的公司快速融资,迅速成长为某一领域的“独角兽”,创投媒体们也热衷于制作各种版本的“独角兽”排行榜,甚至有机构的数据显示:平均每四天,地球上就出现一家独角兽。在中国,似乎做成一家“独角兽公司”逐渐潜移默化的成为了很多创业者毕生追求的梦想和执念。

其实创业者没必要总想着当“独角兽”,当好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也很好,因为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源于那打不死的“小强”的生命力和进取心。如果总是抱着成为“独角兽”的执念不放,结局未必圆满,“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最令我痛心的是在我参加的一些互联网大会上,有些急功近利的资本不断鼓吹,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诞生大量“独角兽”公司,仿佛是在暗示创业者,没有独角兽的愿景,你别指望着从我这能拿到投资!

这些急躁的投资人,让不少创业者产生了“心魔”。没有快速融资成为独角兽的“心魔”,自然不会害怕资本的冬天,正如《心经》所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遇到家水赛事C0O王艳的时候,很难看出瘦弱的身体里能有什么巨大的能量,素面、短发、白衬衫、笑容,邻家女孩的形象,要把她和摩托车比赛联系到一起实在太难,但是看到她和家水赛事创始人陈家水的创业经历,看到她为了摩托车辞去一份非常好的工作时候兴奋的神情,以及酒仙桥空间里那十几座金光灿灿的奖杯时,我信了。

王艳说,在赛场上的这些年,她学会了两件事,一个是怎么“赢”,另一个是怎么接受“输”……无论输赢,始终热爱,脚踏实地。

前一阵席子卷全国的那场暴雨浇走了“家水赛事”原定的首场赛事,王艳默默叹息“有多大梦想,就要承担多大压力”,随即两个小时候后又发出感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难以知晓这两个小时之间她们团队是怎样尽出奇招,但我看到了她们的隐忍坚持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创业者才应该高高在上

7月底,创业媒体蓝媒汇记者站创始人韩辉来采访我。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看待所谓的“资本寒冬”,并附上一篇关于2016创业公司死亡名单的文章。我仔细看了一下,有国内的也国外的,确实不少,有几家还是国内创业的明星公司,融资都是数千万元人民币,国外的几家创业明星公司甚至融资达到数亿美元。

这是一个老话题,去年被提出来时我就反对。我认为,对于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来说,从来没有寒冬一说。如果有,它只出现在每一个创业者心中,从你创业的第一天起,寒冬就在你的心里。每一天都有公司在死亡,这是创业的自然规律,也是创业的必然规律,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

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投资减少了吗?显然没有减少,几乎每天都有人拿着钱来众创空间找项目,可见中国不缺钱,缺好项目。

所以创业者应该高高在上,而不是投资人高高在上。

真相是:一方面去年上半年开始出现了泡沫,投资机构出现泡沫,创业公司估值也出现泡沫,而现在仅仅是回归理性,回归正常;另一方面投资人和创业者都过于悲观,对于很多好项目不敢投。

创业者要自信,对于自己创业的领域一定要专业,甚至要比投资人更懂自己所在的行业,如果不是真的对所处行业的客户、对手和风险有清醒的认识,是不太可能让对这个行业感兴趣的投资人投你的。

我经常给我们的团队说,一定要对每一个创客要保持敬畏之心,永远不要嘲笑一个创业者,无论他的项目有多小,他的团队人数非常少。每一个创业者都很伟大,创业需要巨大的勇气才能坚持下来,真正具有创业气质的人是非常少的。

现在的投资界,不成熟的投资人很多,部分投资人高高在上,对创业项目指手画脚,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炫酷自己,拿着几亿的资金浪费社会资源,拿着钱去砸创业者,甚至过度影响创业者。

我认为,创投圈最基本的逻辑是创客才是这个群体的中心,一个优秀的创客,一定经受过各种考验,具备某方面突出的特质和足够的胸怀。而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一定是在千百次的失败中成长起来的,阅人无数,对创业和创业者保持敬畏,能够帮助、完善、引导创业者和他的创业项目。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投资人、创业服务者永远都会在门口等着创业者。但是创业者需要知道怎样推开这扇门、推开门怎么做,所以创业是创业者的事儿,不是投资人的事儿,创业者必须踏踏实实把事儿做好。

今年是投资界的洗牌年

车云网创始人程李是那种你愿意多和他说几句重要话的人,尽管第一次跟他聊天,我注意到自己语速更快了,话题的起承转合被装上了加速器——片刻后我意识到那是因为他太像一个创业者应该有的样子,长相憨厚、思维敏捷,像一天有72小时一样加速运转。

后来我见到更多年轻的创业者,他们多多少少都散发着类似的角色感。我猜那是因为这真的有用,就像听到程李说:“我们如此有幸生于变革发生的前夜,生于此刻”时,我感觉到了这批创业者,正重新定义着汽车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

2015年底战略投资车云网后,一个投资人朋友问我:“你们还投?”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朋友咋舌,“你们真是良心VC。”

在车云网A轮融资发布会上,程李站在台上回忆起这些年的蛰伏与迸发,“我们坚信,当你身处一个浪潮,又难以预知走向何方,最好的选择便是勇敢地投身其中。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并推动某种变革的产生。”那天正好是车云网上线第1200天。

那些在“泡沫期”乱投一气的小机构将加速出局,而真正有眼光、不浮躁的投资机构将迅速崛起,今年春节以来已经有一些资本加大了对优秀企业的投资力度,投资额过千万美元的案例不断出现,所以今年投资机构和创业者两个圈子的马太效应都将更加明显。

7月中旬,我的合伙人、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先生在第二次洪泰帮兄弟会上分享了创投圈特别明显的变化,其本质上是在回归常识。泰哥认为,创业环境发生了巨变,从原来的精英创业、贵族创业,到去年一哄而上的大众创业,今年又回归到精英创业。

实际上去年到今年,明显可以看出创业项目的质量越来越好,去年做快递的,做送东西的占大多数,今年科技创新、体育创新、文化创新类的更多。2016年洪泰创新空间启动的99°创业季,有上千名创业者报名参加,中间出现很多优秀的项目,智能硬件、新材料、机器人、文化体育创新等占比重越来越大。

我的另一位合伙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前几天在对话斯坦福大学新生的时候说:“一个公司大小无所谓,关键是你是怎么大的。有些中国的大公司,甚至是巨大的公司,都是只讲生意不讲道义的。我认为讲生意就必须讲道义。”

大浪淘沙,是金子必然发出光芒,请睁大眼睛,创投圈的秋天已经悄然而至,有这样的一些项目,估值低,特质明显,也许并不完美,但是讲生意也讲道义,值得去挖掘、去培养、去收割。

新生活方式时代到来

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体育运动将成为最大的生活方式。90后和00后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会把体育当成他们主流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对于体育的热爱,已经成为一种信仰和价值观。

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或者说体育投资的金秋到来了,所以我和前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合作,引入战略股东,成立了云上体育。希望用创新空间加运动场馆模式,有基地,体育跟场馆连接,有意义,周边有辐射,让人们来运动,同时投的一些项目参与场馆建设和运营,这样像实践基地。

体育生态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如何马拉松,受伤怎么办,如何科学打球,运动量大以后要吃点肉,否则对身体不好,这些东西没人做。这些东西谁来做,创新项目来做,内容,形成一个生态。学院,不缺教育,缺运动员退役以后做什么,缺谁来运营场馆,谁来运营赛事,所以缺运营体育的学院。未来做深度的人才培养。

要有基金、资源整合,做成一个体育创新创业的平台。中国人吃饱穿暖——购物——健康,三个阶段。我认为这个时代来了,做这个东西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的运动的健康方式,这个平台价值在于我们投的创业项目和基地运营希望给点亮一些人的思路,引导生活方式。聚集交流运动,运动加健康方式改变身体,而不是吃药治病。

科技创新是新经济的本质

两年以来,听到一种说法,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成为一场运动,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也是幼稚的。

新经济的本质在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永远是在空中飘着,有的创业者满口B2B、B2C、O2O,恨不得一份BP里面什么商业模式都包含了。科技创新就是在地上快跑,而不是风口上的猪,中国的经济是地上埋着种子长出来的,不能变成一种种子交易,击鼓传花,最后种子没有长在地上,种子传来传去死了。

对于双创,很多人认为只是几个年轻人、大学生创业创新,这是创业者的事情,这是完全错的。改革开放后,创新创业一直就存在, 80年代的时候一大批人投身创业,任正非、马云等正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现在成为中国企业家教父级的人物。

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中国经济要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强的经济体,我相信必须经历10-20年的创新创业过程。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通过锻炼,会成为未来中国的骄傲和希望。

王建军是一个85后,瘦小的年轻人,学设计的,原来一直跟着李静做节目,他准备创业好好学车的时候,是2015年5、6、7月份,正逢股灾和泡沫破灭,他的意识里完全没有所谓“资本寒冬”的概念。

他和合伙人建立了一个互联网驾校的服务体系,并直接培训一定数量的教练,已经进入9个城市,8个月下来目前已经就有数千万的流水,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驾校,预计今年8月份能实现盈亏平衡。看着年轻人超出年龄的成熟和稳重,恍然间觉得自己很有压力,他们的成长真的是非常的迅速。

当然,创业未必人人都会成功,也未必次次都会成功,但我笃信的是,现在的年轻人经过创新创业大潮洗礼后,一定会成为未来经济的顶梁柱。

无情的暴雨并没有将王艳和她的团队击垮,今年国内的赛事战线已经铺开,家水赛事将在山东台儿庄古城打响第一枪,7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引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腾讯、优酷、中文国际以及山东省内52家媒体的报道。“完全是意料之外。”王艳在朋友圈里这样感叹。在这个坚强的小女孩身上,我看不到失败的影子。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