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为人所熟知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应该就是红杉资本、IDG和KPCB了。这几家同在20世纪60、70年代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牢牢占据着硅谷风投甚至国内风投的金字塔顶端。不过,你要知道,“风险投资”这个词,可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将时钟往前拨上几年,就没有风投机构,也没有“风险投资”这个概念了。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借点钱,都得向大投行或者银行要。但投行偏爱推公司上市,银行偏爱低风险的贷款,想要在公司初期募资?难上加难。这才是后来大量风险投资公司的机遇所在。
在唐·瓦伦丁、托马斯·帕金斯、约翰·杜尔等知名风险投资人之前,有一位银行的投资分析师是更为了不起的存在,他就是「阿瑟·洛克」。
若要追寻风险投资的源头,那一定绕不开阿瑟·洛克。正是他,最早提出了风险投资这个概念,并且一手操作了第一个风投史上的案例:仙童半导体公司。
签在1美元上的“TS”
在哈佛MBA毕业之后,洛克进入海登•斯通投资银行,做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分析师。他一边做,隐隐约约有一种感觉:若想获利,就必须抢在大多数人前投资,高风险会有高收益。
与此同时,在美国西海岸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中,8位天才科学家正在酝酿着离开肖克利实验室。可他们发现,知名科技公司全聚集在东海岸,西海岸几乎找不到科技公司能同时接纳他们8人。
无奈之下,其中一名科学家给当时的理财公司海登·斯通的某位管理人写信,询问能不能帮他们找一份晶体管公司的工作。他们在信中附上自己的想法,外加上极为简单的团队介绍——曾在诺贝尔奖得主、晶体管发明人肖克利手下工作。
可惜,信并没有到达那位管理人手中,因为他已经从海登·斯通公司辞职。但这封信在公司中传阅开来,大家都把信当个笑话看,直到它传到了洛克的办公桌上。
洛克察觉到,把这“八人帮”聚在一起、引导他们创业,是比帮他们找工作更有价值的选择。素未谋面就计划了那么多,放现在也看似有些夸张。但他还是说服了老板科伊尔,和他一起飞往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一探究竟。
很多年后,洛克回忆过这一个堪称疯狂的举动:
“当时根本没有办法成立公司,没钱,没有风险投资的机制,更不用说机构了,上哪儿去找风投公司。”
在旧金山的酒店里,洛克、老板科伊尔和“八人帮”共同想象着,用硅制作晶体管后,科技行业会是怎样的光景。聊着聊着,科伊尔一激动,直接从口袋掏出了10张一美元纸币,拍在桌上,喊道:“什么都别说了,干吧!”
看着年轻人们面面相觑,他又补充道:“协议没有带,要入伙的,直接在这上面签字吧。”可以说,这就是风险投资历史上的第一张“TS”。
洛克和老板科伊尔也在纸币上签字,他们决定帮助这几个年轻人完成他们最不擅长的事——找钱。回到东部,洛克立马列出了“东部可能出资的大公司Top35”,打算筹集15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
计划很快就落空了。这35家大公司,居然没有一家愿意投钱给这个还未出世的公司。理由也出奇一致:风险太大。有些公司担心亏损还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眼看找钱一事要泡汤,谢尔曼•菲尔柴尔德,仙童照相机与仪器公司的老板出现在洛克的面前。
仙童这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后来“八人帮”们创立的半导体公司之名,此处即是来源。谢尔曼•菲尔柴尔德之所以看好他们,是因为他父亲是IBM的最大股东,对科技领域了解甚多。1957年9月,在洛克的分配下,双方签署了正式协议:
不论亏损与否,仙童集团将会在18个月内给公司投入138万美元,如果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超过30万美元,仙童集团有权以300万美元收回所有股票,或5年后以500万美元收回股票(就是现在所说的“期权”)。
洛克果然押对了宝。仙童半导体公司成立半年开始盈利,发明集成电路后,更是直接蹿升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公司。2年后,仙童集团行使期权,八人帮每人获得了25万美元。
“像我这样的人本以为这辈子只是上班挣工资的命,突然间,我们竟然得到一家新创公司的股份。”八人帮之一诺伊斯后来说,这给了他很大信心去创立更伟大的公司。
为硅谷链接一切
于洛克,仙童半导体公司只是他投资生涯中的成名作。仙童让洛克对西海岸的科技公司们充满了信心。他常在工作之余,大晚上的乘飞机从东向西,落地硅谷,花时间和创始人们聊天,寻找一些值得投资的项目。
原本,美国东部才是科技创新、研发的中心力量,但20世纪60年代的硅谷,好似埋藏着无数亟待开发的科技宝矿:
- 斯坦福的校长弗雷德里克・特曼非常鼓励创新,斯坦福成了巨大的创业孵化器;
- 学校外的实验室里,新技术层出不穷;
- 社会环境愈发包容,吸引大量人才驻扎硅谷。
硅谷的创新优势越来越明显,创业氛围也迅速浓厚起来,就连IBM都在硅谷设立了实验室。但硅谷有一个特别明显的问题——钱。大量的资本,依然集聚在东海岸地区。
“加州人有创业精神,但钱在东部,所以我决定把东部的钱投到加州来,支持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洛克看到了不平衡的资源分布,想把东海岸的钱“放到”西海岸的科技里来。
他辞去分析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风险投资的行业中。洛克物色到一名地产商,成为第一合伙人,创立了硅谷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戴维斯&洛克”。在第一期8500万美元的基金募资中,钱多数来自东海岸的大公司。
洛克非常清楚,投资仙童是如何成功的。他不光是帮初创公司找钱,还帮他们梳理思路、分析战略、找些人才,为创业者链接所需。
1961年,他向SDS公司投了30万美元,这家公司8年后被施乐公司以10亿美元天价收购。超高回报率,引来了大量有钱人涌入投资这个行业。此后,一波又一波的创业公司在硅谷建立、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这个有利的推手。洛克成功为硅谷链接了这一切。
除此之外,洛克海开创了投资的盈利方式——收取投资收益的20%作为管理费,成了风投公司们的共同标准。但好景不长,洛克和合伙人的不合,让这家风险投资公司很快就解散了。
众星捧月下成立的英特尔
1968年,洛克走上了自己单干的投资之路。人还是那一群人,不过大家做的事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时非彼时,距离仙童半导体成名已经过去了近11年。签署协议、给他们钱的谢尔曼•菲尔柴尔德死后,仙童集团开始收缩他们的管理权、下派新CEO、剥夺期权制度、转移利润到东部公司……气得八人帮以及一些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纷纷离开了公司。
这时,八人帮之一诺伊斯再次找上了洛克。他希望洛克能够帮他成立一家新公司,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摩尔定律的提出者戈登·摩尔,也被诺伊斯拉上了同一条创业路。这家新公司的名字叫做「英特尔」。
八人帮中,洛克最欣赏的就是诺伊斯:“我投资的所有公司中,只有英特尔是我唯一肯定会取得成功的公司,因为它的创始人是诺伊斯和摩尔。”
英特尔的创立,简直像是资本的众星捧月。诺伊斯的名气加上洛克的人脉,还没正式注册、BP只有薄薄2页的英特尔,仅仅花了两个下午就从25名投资人手里筹集到250万美元。很多BP还没寄到投资人的手上,种子轮就完全敲定了。
有仙童前车之鉴,英特尔没有回购协议,不过,保留了员工可以拥有股份和期权的相应条款,且将其更加明晰化。这种公司期权机制极大地激励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互联网热潮中,很多员工宁愿用期权来代替工资。其实这也是洛克的一个创举。
洛克前后两次认购了30万股股票,成为英特尔的董事长,且一任就是32年。他不干涉诺伊斯的决定,就常在管理上帮忙和提点。在他心里,英特尔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洛克在投资了苹果公司之后也顺势成为了苹果公司的董事,但对苹果,他又是另一种态度了。他对乔布斯可是爱恨交加,“乔布斯是国家宝藏。他非常有远见,也很聪明。然而,我们必须解雇他。”
所以当苹果一意孤行用了摩托罗拉的芯片后,洛克站在英特尔的立场上,毅然退出了苹果的董事会。
在洛克眼里,风险投资就是一门艺术。
“我投资的那些企业的创始人,全世界加起来也许只有一百来个,我有幸认识其中十个。这就是运气。”
但风险投资何止是运气,仅仅是仙童、英特尔和苹果,就足以证明,洛克是硅谷乃至世界风投历史上,当之无愧的“风险投资之父”。
更多新鲜观点,关注环球管理网微信号:环球管理网(ID:taimeiti)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