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瑞资本创办人李丰在一年前显然还没机会经历创业般的“痛苦”。
2015年6月,李丰从IDG离职的消息在创投圈引起了不少风波,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合伙人,在IDG时期的高调让他在外界的知名度仅次于熊晓鸽,可以说,他的创业从一开始就自带光环。去年8月,筹备50天的新基金峰瑞资本(FreeS)对外亮相,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基金来说,李丰的个人影响力让公司省了不少对外的品牌成本。
一年后,李丰对外界公布了这支基金还算不错的成绩单。但李丰却向媒体表示,这是“40岁以来最痛苦的一年”。
从数据看来“自带光环”的峰瑞算得上“顺”:目前峰瑞资本资产管理规模为36亿,其中包括14亿人民币基金,0.72亿美元早期基金,6亿成长期基金和11亿专项基金。截止到目前,其人民币主基金共投资了57个项目,其中有26家已完成下一轮融资——形成对比的是,李丰在IDG时期,七年才共计投资了60多个项目。
按照峰瑞近10个月来的速度计算,其相当于每个月大概平均投3-4个公司,这些项目中最为著名的包括Uber和三只松鼠等。
但说起创业这一年来,李丰向媒体回忆称,去年一年的麻烦和折腾是远远出乎他的想象的。
2015年8月16号,峰瑞资本刚刚开完了一场颇为令自己满意的“开幕意义”的发布会,基金的认购达到了20亿,但8月的最后一周却遭遇了突变,中国股灾导致基金的认购从20亿滑落到了10亿,人民币承诺投资机会也从13亿掉到约6亿。
“最初的两三个月是最难渡过的”,李丰告诉环球管理网,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个联合创始人完全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只剩下相互鼓励。在此后一个月里,李丰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人民币投资将会在三五七年的周期中经历历史上最好的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于是他决定美元基金的募集先放一放,尽量筹集人民币基金。
李丰在IDG七年的口碑和人脉帮他有惊无险的渡过了这一关。据了解,峰瑞在成立之初投资了21家企业,而这21家中的大多数企业是来自他在IDG时期的投资。按照IDG的惯例通常会尊重出去创业的合伙人,之前个人主导的项目会给他更多的优先权,这一点在环球管理网此前复盘IDG90后项目基金(李丰为发起人)的时候就有提及。
靠着老东家的“帮助”,峰瑞手里有了一定的项目积累,而这些企业也给予了李丰和峰瑞资本足够的信任,李丰表示,因为基金交割的不顺利,事实上他们允诺的所投企业很多人是在事隔半年或者9个月之后才拿到投资的。
峰瑞一定程度上也延续了李丰在IDG时候的投资方向,这些项目也大多集中在消费升级、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根据峰瑞给出的详细数据,一年来,消费升级的投资占到了其总项目对42%,接下来是企业服务,占比23%,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分别占比19%和16%。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丰团队今年的投资中,深科技项目的占比正在逐渐提升,为此峰瑞内部还成立了一个名为“深蓝”的内容团队。在这些项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疗等交叉学科的项目峰瑞均有涉及。李丰表示,关于深科技的投资,其更看好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投后方面,峰瑞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多样,从人力资源到品牌市场、法务等,峰瑞都有涉及。李丰说道,他们的投资和投后团队的比例是1:1,在他看来服务支持和投资一样重要。不过显然,峰瑞作为一个50人的基金团队来说,远还不能提供这么完全的服务。李丰向记者表示,他们会对接更多专业的企业来说,以连接的方式来扭转更多的资源。
而对于项目的来源和投资成绩,李丰将其归功于此前峰瑞设计的利益分配机制。去年8月,成立之初的峰瑞就在业界提出了一个新鲜的概念,首次给项目推荐者分 Carry(绩效收益),即所有非直接利益相关方推荐项目,且使得峰瑞资本在 6 个月内成为该项目首个机构投资者,都能从 Carry 中获得项目退出时 5% 的投资回报。
这一激励措施导致,峰瑞一年来的投资项目中58%来自独家,37%来自外部推荐,5%来自FA推荐,这种项目源机制下,峰瑞对91% 的已投项目实现了领投,其中 49% 为独家投资。而外部推荐中互联网高管占到了60%,被投企业高管占到30%,LP占10%。
历时一年,从回报上来看,峰瑞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项目退出,最初投资的21家公司已经获得了平均2.24倍的账面回报。而在IDG时期,李丰七年共投了61家企业,获得整体账面回报是6.14倍。(文章首发环球管理网,记者/韩佩)
更多行业观点,关注环球管理网微信号:环球管理网(ID:taimeiti)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