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产业都是大家不敢碰及的产业,为何他却毅然坚定?戴皓在《对话》现场吐露了为什么他会接触养老产业的原因!
2002年,就刚才电视片里介绍的,一个偶然的不幸的机会,我当年是应该是38岁,一场东北大雪的一场车祸,我们当时司机为了躲,在国道上为了躲对面来的车,不慎翻到沟里,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颈椎五、六被挫伤,当时医院的诊断,还有当时我们在吉林白求恩大学所住的医疗告诉我,你可能,有可能手术下不来手术台了。人生都知道,当人即将死的时候,可能你的灵魂也会发生了变化,这场车祸改变了我的一生所有的观点。那么在我的痛苦之余,好了之后,本来企业想放弃不做了,因为每天都很痛苦,晚上睡不着觉,我最后就感觉人不应该为自己活着,可能为这个社会,为你员工,让大家生活的更好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那么我就一直在希望,我们如果有机会能为我们老人做一些事情,能跟保险息息相关结合起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其实,纵观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有人提出,养老的个性化服务也许可以改善整个行业发展,那么“个性化服务标准”能否成为养老朝阳产业中的一块合格的拼图呢?在《对话》的录制现场正在做相关工作来自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
等你老了的时候养老都是个性化标准服务?个性化的标准服务到底意义是什么?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朱勇在《对话》表示,这个标准分几种,一个是国家标准,要强制执行的,第二个就是行业标准,可以强制执行,也可以推介、参照执行,还有一个就是企业标准,企业自己制定的,自己执行。最近马上会出一个协会标准,或者叫做社团标准,通过行业组织来制定的。所以制定标准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民政部就有养老服务标准化委员会,将来会有大量的标准出来。那么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标准的执行,如果说不执行标准怎么办?所以标准执行的监督机制很重要。所以养老服务这一块,标准化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老年人。标准化以后提高了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所以老年人就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第二个就是对这个养老产业发展非常有利。刚才你讲到的,有了标准,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产业发展。那么最最关键的问题,标准可以有,但是谁来执行这个标准,谁来监督这个标准的执行。所以国家要通过这方面的机制建设,能够保证我们的标准化,能够沿着一个可持续的道路来发展。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世平在《对话》说,这段时间不断地走访养老机构,接触一些老年人。我确实感觉到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非常重要,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非常重要。因此,刚才这位同志谈到了对老年人的这种护理,有很多的专业方面的需求,其实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心理学的把握。那么包括亲情的一个关怀。他们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老人,包括心理上的关怀,包括提供人际交往的一些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去互相之间互动,还有一个社会参与,包括老年人自己可以自助、互助、他助,发挥他们的自作用,让老年人可以知道,老年人不是包袱,是财富。人老了,仍然可以有价值生活。老年人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帮助他人。和煦会当中看到了,这位老人自己本身也带着病痛老人,组织大家参加运动队,真是非常感慨。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9月25号21:55分《对话》播出的“养老的朝阳拼图”!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