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说联合创始人种岩
种岩说,从癌症确诊到确定治疗方案,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肿瘤科的医生对癌症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患者在等待确定治疗方案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其实是非常恐慌的,在这个时间里他没有途径去了解自己的病症,特别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
再加上中国的医疗资源稀缺,有时候花3小时挂号,跟医生交流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分钟。种岩说,很多医生都反映,给病人看病时回答的都是同样的问题,比如“这个病会不会死?”“这个病多久能治好?”等等,浪费了很多宝贵的问诊时间。
所以肿瘤说就选择从消除用户的恐慌这个点来切入,通过提供癌症相关知识的方式来获取用户。
种岩向创业邦(微信搜索公众号:ichuangyebang)记者介绍道,癌症大部分是由肿瘤转化来的,肿瘤说就说是专门针对肿瘤患者推出的APP。
目前肿瘤说所覆盖的内容包括肿瘤行业咨询、肿瘤知识数据库和用户交流社区三块。
种岩透露,肿瘤说有一个20人左右的肿瘤研究小组,外部还有5个从事肿瘤科的医生帮肿瘤说构建肿瘤数据库,预计今年会完成全部206种肿瘤亚型的知识库构建。到时候肿瘤说的用户就可以通过阅读专业的文章来了解癌症,而不是求助百度了。
并且用户在了解了癌症的来龙去脉之后,还能给问诊节省不少时间,可以大大提升问诊效率。
此外,肿瘤说构建的社区还可以帮助用户找到病友,进行经验分享知识分享。用户上传的病例也能够给肿瘤科医生的临床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
癌症患者康复之后就不用管了?
患者之所以选择海外就医,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医疗资源稀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外的术后康复环境比较好。
种岩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公众号:ichuangyebang)记者,每年康复的癌症患者有将近100万,出院之后至少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这些康复者需要有人全程陪护,但是中国却很少有专门的癌症患者康复机构。
所以考虑到未来的商业化,肿瘤说瞄准的是术后恢复这块市场。癌症患者的术后恢复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由于长期治疗导致的肌肉损伤的恢复、术后每天的检测护理、康复患者的心理治疗等等。
并且癌症的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确诊、治疗、康复体系,肿瘤说所要做的事情也能够给肿瘤科研机构提供一定的研究价值。
种岩说,肿瘤说初期可能会对接一些国外的癌症康复医院,构建一种癌症恢复体系。等到这个体系构建完成之后,肿瘤说会考虑自己开医院。
种岩认为开医院是医疗创业的最终归宿,肿瘤说的母公司优翔的的主要业务也是自己开设的优翔国际生命院。直白地说,医院并不缺少病人,癌症的治疗需要的不是医疗资源的对接,如何给患者提供靠谱的医疗服务才是医疗创业的突破口。
目前肿瘤说还处于知识体系的构建阶段,接下来会进行融资。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