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全世界最值钱的“壳”:30亿!

  最近,壳资源因监管层收紧中概股回归的传闻再度成为市场热点话题。

  上周五,市场因有关中概股回归暂缓的传闻出现大幅调整,多只壳资源股跌停。随后,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壳资源炒作盛行,对中概股回归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正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光大证券分析师赵扬、张安宁周日在策略报告中提出,价值股和小市值股票之间迟迟未见收敛的估值,是目前A股的最大困扰,而“壳”价值是导致A股估值分化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

  对于全部A股而言,按照整体法计算的市盈率(TTM法)已经基本回到2009年以来的均值水平(略高7%),但是按照中值法计算的市盈率较09年以来的均值仍高出37%左右。一个更为直观的角度,目前沪深300的估值(PE_TTM,整体法)约为20倍,已经低于09年以来的平均水平,但中证1000的估值近80倍,较09年以来的均值高出40%以上。特别是反映两者分化程度的变异系数,目前仍然处于12年以来的上行趋势中。

  对于目前市场的估值分化,业绩可以解释一部分。但是,即便小公司具备更高的业绩弹性,中证1000成份股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速虽然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但估值水平近乎13年底的2倍。正如涨潮不会留下一片洼地,退潮也不应掩盖一片高低。缺乏业绩支撑的小市值公司,已经成为市场自由流动性最大的聚集地。更强的重组预期是小市值公司这一聚集效应的主要依据,逻辑上符合经济转型和改革的大环境。对于投资而言,需要对这一“壳”价值予以必要的评估,理性面对市场逻辑或流动性受到冲击时的潜在影响。

  目前,市场对于“壳”价值的估算缺乏统一口径,光大分析师在估算后指出,A股平均“壳”价值约为30亿元。测算过程如下:

  首先,按照两个指标筛选样本:1、符合连续两年亏损、最近一年所有者权益为负、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元(现行退市警示规定中的三项财务规定)之一;2、市值小于50亿元(今年以来发生借壳的公司首次公告日的平均市值为47亿元)。其次,按照“总市值-max(16Q1净资产,0)”近似计算“壳”价值。

  根据该计算方法,他们提出,截至2016年5月6日,51只样本股的平均“壳”价值约为30亿元。换言之,在现行制度下,A股上市公司普遍隐含一份重组期权,目前市场对其定价约为30亿元。

  他们还指出,截止2016年5月6日,全部A股的平均市值约为168亿元,其中按照30亿元估算的“壳”价值占比约为18%,这同样是“壳”价值在A股整体估值中的占比。由于“壳”价值对小市值公司的影响更加显著,其在中小板、创业板所有股票中的市值占比分别达27%和33%。需要注意的是,由“壳”价值和成长性之前逻辑上是负相关的,即使“壳”价值完全消失对市场的潜在冲击也不应超过18%。

  根据上述测算,如果A股“壳”价值的逻辑或市场流动性受到冲击,部分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品种将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甚至可能造成其他中小市值品种的震荡。但更应看到,收敛后的估值将进一步打开优质成长股的长期空间,有利于市场尽快摆脱短期迷惘。

  来源|华尔街见闻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