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饿了么+陌陌,你以为支付宝在抄微信玩社交,其实人家学的是韩国Band!

(上)势篇:从投资布局红包大战排兵布阵看谁最强

(中)道篇:支付宝进击的破局之道

(下)术篇:+饿了么+陌陌:支付宝Band化的千亿美金进击之术

马云希望在移动端复制阿里巴巴式成功的野心路人皆知,其唯一机会似乎也只有O2O才有这样体量,而吃喝玩乐又是其中高频重点。在这盘移动端的大棋局中,支付宝这一被阿里寄予厚望的移动端尖刀,就被视作了破局的最重要筹码。

九、嫁接突变

2015年8月1日,阴有细雨,与阿里友人叙旧于钱塘江畔,一场江湖下午茶。 闲聊时突发奇想: 如果韩国的Band模式嫁接到支付宝身上,也许将会导致一场非常奇异的超级突变。

(Band是什么鬼呢?往下看就知道)

相比百度一直找不到搜索市场之外的第二块根据地,只好砸钱赌赛道,硬生生同时推进百度外卖和百度钱包两大产品。拥有支付宝的阿里本来相对幸运,手握一张王牌因而更具想象力,有了一个支点因而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杠杆力量。

我眼中可行的支付宝社交化,应该是这样的:

1、如果说微信产品切入时聚焦熟人社交,那么支付宝社交差异化破局的正确路线应该体现在半熟泛社交(2014年我归纳了移动社交产品演进图: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半熟泛社交——情境化社交——超验社交——终级社交,而半熟泛社交是我中篇的重点阐述对象 );

2、如果说微信的社交功能以“私聊+群聊+朋友圈”为主,那么未来支付宝的社交功能就应当是以“场景群组+线下消费主导的中国式Band化”(Band这款社交产品还没正式入华,现在希望更加渺茫了)

通过引导创建多元形态的各类群组,构建不同类型的线上消费场景,把线下消费的讨论环节转移到线上社交加以实现,再接入泛阿里系庞大的线下消费产品线,引导消费加以流量变现。

相比较目前阿里系收取广告费作为主要创收方式,O2O战局中的新盈利模式将是完全不同的,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在砸钱投入的淘点点不作为,接洽美团无法拿下之后,阿里于2015年夏天快速重启口碑网,旗下泛O2O类部门重新调整梳理。一旦支付宝理清战线后,大阿里以流量之威+补贴之实,大美团之流应该会非常危险了。

这原本是一步很俊的先手妙招~ ~

十、支付宝Band化的可行性分析

Band系出韩国,作为一款基于兴趣创建或加入群组的社交产品, 是2015年本人关注较多的一款社交应用。这是一款很奇葩的产品,很多理念与我当年的一款产品相当接近,而它的最初操作其实并不容易上手,但硬生生在海外移动社交混战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差异化路线。随着Band用户数的稳步上升,他们的商业化路经逐渐明朗,但竟然不是如它兄弟公司Line一般的虚拟产品+电商等,而是选择了面向线下企业——

记得支付宝7月版开放的第一批群组类型中,包括:经费群,吃货群,活动群,娱乐群,这些群类型都包含了极强的线下消费属性,但却没有Band赖以起家的家庭群,也许是支付宝有自己的考虑吧。

如果不是对于Band有一定了解的人,很多人都会以为支付宝的这次改版又是学了微信的群组,只不过给他们加了个分类而已(而且还是那么少几类),其实恰恰这才是支付宝社交能否成功的一次非常强的试水行为。群组内AA付款,投票功能,日程管理等就该是支付宝下一阶段顺利开发实现的重点。

参考中国的消费构成,随着政府支出的大幅减少,个人家庭消费虽有极大上升但总体非常零散,而企业端的消费实力巨大,具备非常大的挖掘潜力。大家都有此共识,但是当时看来还属蓝海一片。

1.从消费者行为角度分析:

A受众:所有工薪阶层,一旦习惯养成,可顺势覆盖个体和家庭消费;

B时段:一般非周末,错开了周末高峰期,利于商家每周峰谷值的人力配置;

C品类:餐饮无疑是用户高频消费的大头(同时也是O2O里的最大品类),还有现金工资之外,那些数量可观的企业员工福利(不仅是什么超市卡,也包括美甲推拿都算,相关企业想好如何直面巨头入场吧),这是一块无比巨大的蛋糕。看看几次改版后的支付宝新版,已经把口碑网提高到了如何重要的位置,产品不给力那是后话!

2.从相关利益层面分析:

A一般用户:本来就有开通支付宝,以后再也不能假托没带钱而欠钱了,AA付款会是支付宝每个群的标配;真正的意图将是,支付宝将希望成为每个用户线下活动的入口,不仅是单位的,也包括未来个人的,家庭的。未来多元化的员工福利方案,一旦嫁接上万能的淘宝,可以迸发的能量,绝对给力。

B企业:企业福利市场的逐渐透明化,可以降低中介支出和可能存在的猫腻,尤其是在2016年开始中国经济不景气蔓延之时,成本控制很重要;

群组内民主投票制的消费讨论,也有益于促进员工团结,提高凝聚力——吃本来就是中国人的第一生产力嘛。而吃以外多元化的员工福利方案,也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

C支付宝:阿里如此重视支付宝,“生活圈”的设想都这么直白的做到了功能里面。而除了那些本就依附支付宝的业务外,想想他们现在手上还有哪些牌,可以加注到支付宝身上吧?

千牛针对站内客户,只要想想有多少家“寄生”于阿里的大中型电商企业?就有多少新版支付宝的社交用户。

钉钉针对淘内外公司,其产品体验让很多员工觉得不“人道”,那么如果钉钉可以对接上支付宝这么人性化的员工福利方案,是不是可以弥补员工对于老板严苛管理的“容忍”呢?

口碑网的热门餐厅,以前没地方讨论统一哪里吃的问题,现在有了支付宝群组,大不了集体投票表决吗?再不行AA付款好了。

新婚大事,以前两家人要对接的事情太多,每家公婆都说自己有理,现在有了支付宝群组,什么订酒店,定彩礼,大不了匿名投票表决吗?

去啊、村淘、天猫国际~ ~ ~

支付宝的社交化,可以顺势对接上阿里多年布局的很多款,此前一直不给力的电商产品线。一旦支付宝疏通了这些产品线脉络,腾讯将不得不面对轻装上阵时的主动放弃剥离,而投资并购而来的企业协同性不灵活的恶果。

十一、支付宝的蜕变进行时

支付宝2016新年攻势的战果,志在撬动海量用户构建实质关系链,这是支付宝2016社交化能否转型成功的最坚实基础。新年红包一役结果虽褒贬不一,但终有收获,支付宝下一阶段理当在稍事调整后, 协其余威, 展开一波又一波的进击之路。

1.产品之变

在产品层面,支付宝需要马上开始大手术,不仅是修改目前依然太过繁琐的交互页面,还在内部逻辑和主次功能布局上,急需产品高手梳理平衡。大道至简,支付宝的移动端千万别再走多彩PC端的设计老路啊。

而对于饿了么和陌陌收购的谣言,个人感觉并非空穴来风。陌陌在中国移动社交领域是被过低轻视了,虽然其原罪依然强大到无法摆脱,但我们不可否认这款中国原创的移动社交产品其实非常有价值。它本可以与支付宝、微博发挥极好的协同作战,与微信形成移动社交领域三大板块的对峙相持局面,只不过唐岩怕是不愿放手并入阿里吧。(详见本人所写的移动社交三部曲系列第一篇)

而在经历改版和调整后的阿里家新浪微博,必将在2016年动作频出,咸鱼翻身未必成为“美人鱼”,但其势头绝对不容小觑。

关于合并饿了么的谣言?实在是因为口碑网的不给力,本就后发之势还处处被动,甚至不如百度外卖和新秀达达,让人觉得口碑网的阿里员工是不是已经失却了奋斗之心了。 在与大美团从亲家变对手后,饿了么无疑是一个可以快速补充支付宝短板的最好选择,阿里需要饿了么。

相较陌陌与微信相持之下并无其他对手,还有大量试错机会,那么饿了么的2016年已然处于巨头围攻之下,自身模式重且无壁垒,补贴加剧现金流告急,亟待背靠流量与资金巨头的支持,饿了么需要被“招安”。

两情相悦时,现在的收购却都说是谣言,那只是因为利益价码还没谈妥,而已。如果我是阿里高管,在与张旭豪所代表的饿了么高管团队及其投资人谈判时,我会以 高出他们心理价位30%的溢价报价,已现金+股票出资(不管总价多高,比例亦可调整),许诺把口碑网和饿了么进行重组整合,不解散任何一个品牌,而是实行双品牌战略 ;在一定时间后,把口碑网转型为吃喝玩乐平台,而把所有与餐饮相关的产品划归饿了么品牌。最重要一点,我将许诺张旭豪担任阿里旗下第三个全新事业群支付宝的高级副总裁,分管合并后的口碑网与饿了么双品牌运营,领军对抗大美团。

2.架构之变

而在架构层面,我强烈建议马云把支付宝拎出来 单独 成立第三个全新事业群,这会是比依然放在蚂蚁金服之下,更加稳妥明智的长远规划。

蚂蚁金服主导的大阿里金融版块,已经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刻,通过大量收编线下金融系统的精兵强将,不断推动运营创新强攻硬骨头,风头一时无二。

而一旦支付宝被赋予社交的属性,马云的想法绝不会只是玩玩社会化金融,更大的布局需要整合淘系资源,需要产品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这个不是彭蕾擅长的,逍遥子似乎更加合适 ——这个会不会导致支付宝推迟上市呢?真不好说了。另外,难道你们不会觉得,让蚂蚁金服去收购饿了么或者陌陌,有非常怪怪的感觉吗?

3.死活棋之变

在支付宝社交化的这盘大棋局中,还有二处事关全局的命脉所在。

一为死穴,乃是支付宝的强金融属性与高频社交的必然冲突,需要产品高手进行有机调和。 围棋里面有珍珑棋局一说,乃是死活棋的高级案例,就看这次支付宝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

*特别解释:此处的“死穴”之说只是针对支付宝的社交化,相反,就金融布局而言,这一强金融属性累积起来的海量信用数据“芝麻信用”,及其衍生而出的多款创新产品,都是支付宝之所以价值巨大潜力无限的绝对杀手锏之一,此处暂且不表。

另一乃是支付宝的任督二脉,就是文中提到的支付宝 “场景群组+线下消费主导的 中国式Band化 ” ,如果阿里系中供铁军强力深度参战,竭力 打通线下 全局,怕是微信亦要打个寒战吧。

而我与友人推演开去的支付宝社交化2.0高阶版本,预估了支付宝2017年的全新升级,就看阿里系内那位高人,会选择几时下出那“神之一手”吧——哦,为了照顾微信君的情绪,这价值3000亿美金的留一手我就不写出来了。

十二、以终为始的小结

本文是我写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支付宝VS微信》系列文最后一篇完结篇(另有番外一篇关于APPLE PAY)。不过其实本文中80%内容,都直接摘录自我于2015年8月写的一篇文章:《 霎那说 | 对支付宝而言价值1000亿美金的企划案外泄,让微信颤抖吧 》。

记得当时我把这个文章拿给几家媒体看,竟没有一家敢转载,都说看不懂。不过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篇文章是我2015年所写的知乎专栏中得赞最多的一篇,甚至也远远超过我那篇全网数百家媒体转载,5天内过百万阅读量的创业评论《给创业新都杭州泼点冷水》。他们对于本文观点的认同,是对我这一猜想的最大认可,其中不乏阿里和支付宝的在职员工点赞。

从2015年下半年的互联网业态发展看来,O2O创业虽被证伪,但线下消费确实正在成为几大巨头脚力的新战场。 最初发文之时,腾讯正在整合自己分散在各个事业部的金融部门,还未提及微信线下推进的具体路线图,而现在微信也必然会在2016切入这块市场了: 线下实体消费+优惠券的美好时代 。可惜支付宝一直“心徘徊以踌躇”,错过了这提前6个月的布局先手,乃至不得不在2016年直面这一本可避免的正面硬仗。

刚好在年末碰上腾讯阿里两家的新年红包大战,于是便决定以终为始,根据本文衍生出了这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支付宝VS微信》系列,从势、道、术、器几个角度,对他们做了一次不求处处深刻,但求另类剖析的解读,希望对于支付宝与创业者而言依然有一些借鉴价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这两个问题回复,看完你会觉得2016年阿里和腾讯的互撕大戏,一定会非常好看有木有,反正我是相当期待。

1、腾讯在某二款产品上迷失的二年,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其一是企业 QQ 的迷失,在企业社交领域拿得先机,却终死于安乐;其二是腾讯的大金融战略的不给力,多次浪费微信支付打开的良好局面,一直后知后觉,最近才知耻后进。

2、微信在某个机会上摇摆失落的 10 个月,却终将在 2016 年横空出世的新产品会是什么?

答:你知道微信也要出一个“企业版微信”了吗?这个可不是企业号的升级版,人家对标的可是钉钉,此处再吐槽下不给力的队友企业 QQ 又扯后腿,还得微信出来收拾局面。就像当年企业 QQ 脱胎于 QQ 一样,这款产品的横空出世,必然有其惊艳之处。 我是去年12月就知道这个事情,不过最近网上已有外测新闻放出来,我们就等着期待这款企业微信的出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别人家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AR/VR这些改变全人类的黑科技之时,我们的BAT巨头之间将要进行自家纯粹利益之争的线下大战。

这是一个没有王者的江湖,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武林。

“还记得一十八年前,风云际会, 三皇 横空出世,意气风发, 闯荡江湖, 终成一方霸主。

斗转星移,白云苍狗,又是几多春秋故事,磨砺豪杰英雄气,终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自《霎那缥缈录》第二章百晓涛批注二马(此书为作者基于中国20年互联网江湖故事原创的新派武侠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告:泛智能硬件与人类超验时代的未来

李世石在今天代表人类,迎战谷歌家的“最强大脑”。而2016年上半年,也是我2年前预言的智能硬件爆款的亮相时刻,虽然我还无法猜到这款跨时代的单品是何形态。

下一系列文章,我将开写泛智能硬件与人类超验时代的未来,站在未来看过去,我们的想象实在可以更加脑洞大开。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

配图来自网络,本文属于原创,已授权《创业邦》做独家发布,若要转载请留言联系作者本人(微信公众号:张望江湖志)获取授权,违者必究

陌陌 已收录在创业邦创投库,您可查看更多 社交 类的最新创业项目。 。

文章来源:创业邦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