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标题为《上海房价暴涨背后的金融逻辑–细思极恐!》的文章各到处刷屏。#“细思极恐”还是别用了吧#
据说单日阅读数超过百万,这当然是公号运营方主动宣扬出来的,外人可看不到您的后台。
这位据说是“期货专家”的段子手说:
假如我有一套房值1000万,我公司资金流紧张。于是我找中介勾结,拉涨到1500万“卖”给我亲戚或铁杆朋友。首付三成,贷款1050万。于是我手里有了1050万现金。而且房价跌多少都与我无关了。而原先若按抵押贷款只能贷五成得500万现金,还要被银行捆绑。
这个就是近期某市高价房猛涨的逻辑。高价大房拥有者大部分有实业,而实业普遍日子紧,没现金流。年初信贷开闸,中央又下任务去房产库存。于是银行和房主、中介三方一拍即合,做高房价,国家去库存,房主得现金流,中介揩肥油,银行家完成指标。皆大欢喜。最后房子留给坏账,是几年后的事了。
他还强调:这一标志事件,粉碎了屌丝们心中仅存的“房子是用来给人住的”这一最后的小确幸。以后成立的说法是:“房子是用来给金融市场提供炒作工具的”。
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既不懂金融又不通逻辑的段子手的解读完全是南辕北辙,求您还是放过“金融”、“逻辑”这两位老人家吧。
段子手的第一个漏洞在于对卖家的描述:有实业、有千万豪宅,与中介联手从银行套取1050万现金。
要知道,现在全国都在压产能、去库存,拿自家住房换钱投入实业,“气迷心”了?
再说“救急不救贫”,对企业亦是如此。如果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拿1050万救个急,把原材料进了、工资付了,定单完成、收回货款,赚个盆满钵满……将来有一天敲响上市的钟声,再后来成为百年老店、民族工业的脊梁……企业家还有几多这样的情怀和梦想?
卖家通过虚假的房产交易套取现金,投入股市。2015年上半还真有这种可能。经历了去年7月以后的大跌、屈指难数的救市、千股跌停连着千股跌停、熔断接着熔断,主席也换成姓“牛”的,A股还是扶不起的阿斗。
段子手描述的情况可能存在,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身家千万的企业家,不会不识时务地卖房炒股!
段子手的第二个漏洞在于故意模糊买家的身份和动机。拿同样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卖给亲戚或铁杆朋友”这种特例说事儿。成千上万套价值数百万、上千万的房产,随随便便拉高30%、50%,卖给谁?都“卖给亲戚或铁杆朋友”?
来自网上的案例是某房主标价450万,最终以520万成交;某房主标价1250万,一有买家要签约就跳价,两个月跳了7次,每次跳30万,现在谈到1460万。两个月前1250万是“大着胆子”标的,如果无人问津多半会下浮,至少50万的“尾巴”可以割掉,降到1000万也未可知。
可见,这轮房价的暴涨是买家拉动的,而不是卖家推动的!#链家在一定程度上也躺枪了#
看看媒体近日热炒的“新闻”: 2014年上市公司中六分之一以上净利润不足1500万元;三分之一以上不足5500万;合计占2818家上市公司总数的55.32%。这可是“高大上”的上市公司呀,数倍于此的公司只能去挤“新三板”,数百、数千倍于此的公司连“新三板”都挤不上。多少实业公司辛辛苦苦一整年、看脸色、受欺压,好不容易拿回几千万流水,净利润不够在一线城市中心区买个卫生间。卖掉房子投入实业,段子手如果有房会这样干?
2015年,从实业流出的资金涌入,股市一时间火爆异常。赚钱效应刺激投资者疯狂加标杆,进一步推高股价。股灾使有产阶级梦碎之后,“残兵败将”转战房市与新近从实业撤出的资金汇合推高房价。
支撑买房者的恰恰是段子所否定的“小确幸”–房子是可以住人的!1000万投入实业,只能痛苦地看着它消失,1000万投入股市影子都没有。2016年头几个交易日的4次熔断,8万亿财富就这么消失了。还有层出不穷的“x租宝”,张着血盆大口。
1000万买房子,全家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说不定孩子还可能上个好学校……自古以来,求田问舍、寄情山水、耕读传家,就是中国人看淡前途时的三大精神归宿。#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