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第一媒体

在中国,众筹变成什么味儿了?

在中国,众筹变成什么味儿了?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众筹的前世今生。

之前,我给其他人解释什么叫做众筹。

说白了,就是你有任何的想法,就上网找人给你出钱。这就是众筹的一个简单表述。本质就是一群人拿钱一起去干某件事。

什么都能筹?

种番茄.jpg(“我正在种番茄,但是请注意:除非给我捐款,否则我不给番茄浇水。替番茄们想想吧!”你看到的不是勒索或威胁,而是一个众筹活动发起人的留言。是的,此前有人预言的“Kickstarter荒诞喜剧时代”似乎真的要来了。)

话说有一个叫Jonas Burke的人,他在Kickstarter(国外知名众筹平台)上说要种番茄,如果没有钱,他就不给番茄浇水。希望网友能够支持他的行为。

虽然众筹做奇葩事情的不少,但做正经事儿的也不少。

eric.png(Pebble创始人Eric Migicovsky是系统设计工程师,来自加拿大,毕业于滑铁卢大学,参加过学校的创业孵化项目,之后带着Pebble项目在Y Combinator接受孵化,再后来在Kickstarter上进行宣传和众筹。)

比如说大家熟悉的Pebble手表,是智能硬件的代表作品。从2009年,这个团队就开始筹划这件事情。一直折腾到了2012年。手表好不容易成型,开始在Kickstarter上面进行众筹。本来想着50万美元左右就差不多了。结果一个月的时间筹集的资金大概翻了20多倍直接筹到了1000多万美元,最后有8万个人支持了他们,总共筹集了2000千多玩美元。

甚至连这个众筹平台都惊了,没见过这么大的数。

现在我们所见的众筹见的最多的还是众筹电子产品。比如智能叉子、智能水杯、智能板凳、智能鞋垫……但其实最开始众筹的范围并不仅仅限于这些。

比如说艺术家也可以众筹,摄影爱好者可以众筹拍个影片之类的,可后来基本都快死绝了。

特点有几种:

1、大多产品的众筹的钱的量比较少,频次比较多,人比较多(小额 多次 多人),有拿小钱办大事的举动。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众筹的概念一点都不新鲜。只不过它发挥了互联网的传播属性。让这件事情的难度变得特别的低。

就如同刚开始讲到种番茄的那个人,如果没有互联网,光凭身边的人脉。告诉别人自己要种番茄,还得给我钱。不给俩耳光就是真爱了。

但是,此类的行为通过互联网的扩散,其实就会发现,无聊的人,还是存在的。

线下集资的这件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年前。我们之前看到工业革命代替了很多劳动力。很多人都下岗了没事情可做。

英国曼城就有一个纺织工厂,有20多个人都失业了。有个人带头就说希望这些人能够凑点钱一起做些什么。然后他们就先把筹来的钱先租了个房子,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甚至还形成了一个组织。非常类似合作社的这种形式。后来,又募集了好多钱。
公正先驱者消费合作社.jpg(1844年在英国的罗奇代尔镇由28个失业纺织工人自发成立的“公正先驱者消费合作社”。当时每人出资1英镑作为一股,共28英镑,后来逐渐发展壮大,社员增加到近3万人,股金增加到40万英镑。它所建立的罗奇代尔原则后来成为指导国际合作社发展的基本原则。)

最多的时候3万多个会员,资金也达到了40万英镑。这无论在现在还是当时都是一笔巨款了。所以说,这个公正先驱者消费合作社,是世界上第一个运作比较成功的合作社。 

但是这样的合作方式套用在咱们的生产生活上,就像我们在思政课上听到的东西。——空想社会主义。

这个结局肯定是玩不下去。

再后来,美利坚建国100周年。法国送给美国的“大礼”——自由女神像,其实就是众筹完成的。

当时美国和法国联合制造这个雕像。法国人答应出雕像,美国人来造底座。两个国家为了筹钱的确干了不少事情。大费周章。
自由女神像.png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把这个项目发布在了他的报纸上,然后承诺对出资者做出奖励:只要捐助1美元,就会得到一个六英寸的自由女神雕像;捐助5美元可以得到一个十二英寸的雕像。项目最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地共计超过12万人次的支持,筹集的总金额超过十万美元,为自由女神像顺利竣工做出了巨大贡献,《纽约世界报》和普利策为此赢得美国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拍卖会,拳击比赛,文艺表演……什么类型的活动都来策划。但是美国依然差钱。结果这个雕像的作者有点急了。他说如果你们捐钱的话超过一定的额度我就送给捐献者一个微缩的女神雕像的纪念品。结果纽约世界报也跑过来帮忙,凑热闹,如果用户真的捐钱的话,就把捐赠者的名字印在报纸上。结果一下子来了12万人捐钱,到最后这个自由女神像靠着这样的方法才修起来。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众筹案例。

和今天的互联网相比,唯一不同的就是当时的众筹媒介是报纸,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要依靠媒介的这种媒介的信息传播的属性。

所以说,200年以前有互联网。并且有众筹的话,人类的经济历史就可能会被彻底改变了。 所以说,众筹网站有可能改变世界。

众筹本质没有改变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出钱去做一件事情的本质其实并没有改变。我们今天所说的O2O,其实90%的功力就是线下的传统生意。但是通过互联网的这顶帽子,将其最后10%的魔力散发出来。

其实众筹也是一样,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众筹网站是2008年创办的Indiegogo,还有2009年创办的Kickstarter。像在中国比较火的有点名时间,追梦网,京东众筹,淘宝众筹。

众筹.png

(截至2015年9月底,国内众筹平台为338家,其中186家为股权众筹平台,其余142家为产品型众筹。其中,43家已经关停,7家转型,正常运营的平台目前有288家。主要分布地区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地区,其中,北京以64家占据全国城市首位。)

所以,众筹的本质没有改变,但是形式上一直在进步。

众筹的项目从属性上划分,一般我们给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创意

第二类是创业

第三类是慈善

如果更专业一些进行划分,以出资回报的方式来划分,比如有预售型债券型捐赠型股权众筹。    

预售型众筹:

预售型大家其实都非常熟悉,现在很多的众筹平台都是基于此类形式来进行筹钱的。比如某智能腕带需要你支持299元来支持它这个项目的推进,那么在交付期就会给予只智能腕带和相关的一些回报奖励。

电子产品类的众筹大多利用此类形式进行筹款售卖。属于“先收钱,再谈情”。

捐赠型众筹:

QQ图片20151225140608.png

捐赠型众筹就更常见了,而且大家可能都参与过。比如希望工程,希望小学,抗震救灾和医疗捐助类等等都属于捐赠型的范畴。

甚至投资大佬阎焱曾说调侃说过一个很有名的段子:“放高利贷的今天叫P2P,乞讨的今天叫众筹”。

捐赠型的众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告知捐赠者去做什么事情,透明很重要。要不然,红十字会这种丑闻使得现在在捐赠型众筹领域对捐赠跟踪比较重视。

债券型众筹:

中国比较出名的是人人贷,这个通过互联网平台借钱给公司或者个人,比如我想买个车,我没钱。那么我就在网上, 发布这个消息,希望大家借钱给我。承诺一年以后以12%的利息还钱。

这样一来,有人看了就会说,这人到底靠不靠谱。我到底要不要借钱给他凑份子?

股权众筹:

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出钱买一个公司的股票。但是,所有类型里面,就这个类型比较微妙。甚至说有一些尴尬。因为不管拿钱干什么,一旦说回报是公司的股份,那么就变成了发行证券。如果在网上搞这件事情。

按照中国的现行法律,很有可能有非法集资的问题。而且这种风险我们今年就看到了前车之鉴。

今年5月份,我们就迎来了全国首个股权众筹案件。

人人投vs诺米多

人人投作为一个股权众筹平台,就告了自己平台上一个开餐馆项目的发起人。

人人投觉得这个人在拿了钱之后没做好事。在平台上说好了租一个平方,结果租了一个三层小楼。然后租金还比别的一条街上的其他人都贵,有蒙骗这80多个投资股东的嫌疑。人人投希望通过上诉想要把钱要回来,还给股东们。

但是,法律规定,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行证券。说白了就是没有批准,就是不可以做这件事情。

如果强行的说这次不是融资活动,就是一群人合伙开公司。《合伙企业法》又规定说,合伙企业人数不能超过50人。人人投一看就显得很尴尬了。一边告着别人违约,一方面自己又有非法集资的风险。

最后的法院裁定结果是众筹平台人人投获胜,但这里面并不是说它代表了一个道理。

而是通过此举来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

国家最近频繁开会,讨论股权众筹,众包之类的东西。这样的判决方式也会给这些新型的融资平台一个支持和积极的信号。但是也不能否认。确实现在现行的法律体系在不断的完善。

QQ图片20151223235124.png

既然要融资,就需要有足够的机制来满足股东和公司双方的利益。现在的股权众筹平台它的管理机制匮乏。

相较于新型的众筹平台,专业投资人(机构)的机制和运营策略,财务方案都更加健全,稳妥。所以,对于股权众筹,我是抱着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但也希望能够成熟后,再合作。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在经营策略上大胆。但是对于不可控的政策风险,是需要十分谨慎的。别人在鼓动,大多是没有更好的理解事情的深度。“看事情的不嫌事儿大”。

由于众筹的互联网属性,它注定了一定是一种市场先发展,再治理的一个路子。

但是相对来说,预售型众筹就简单得多,但是里面也有很多的猫腻。

预售型众筹“猫腻”多

预售型众筹有发起者有缺钱和不缺钱两种。

缺钱

对于缺钱的项目来说,用户(捐献者)对于投资的项目还是要谨慎。如果真是一个特别靠谱的项目,轻易就可以拿到专业投资人的认可,为什么要来一定众筹呢?但是,对于更多的众筹来说,尤其是智能硬件项目,他们大多情况下都是不缺钱的。

不缺钱

不缺钱的为什么也来众筹?在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商有很多这样的项目,都是不缺钱的。这些人(公司)去众筹,图就是卖东西,打品牌。是一个纯预售形式的众筹。大多这类的公司的产品线的跨度很多了,也不缺钱生产。需要的就是曝光的力度,要的就是流量,要的就是推广。所以,现在无论从哪个平台来看,筹了多少钱,跟一个公司打了多少广告,拿到多少曝光都是一样的。大多拿此类的数据去做推广。

但也不要以为小公司才去做这种“掉节操”的事情。其实大公司也这么干。

铃木裕.png有个日本人叫铃木裕,这是日本的王牌游戏制作人。《VR战士》和知名的《莎木》系列就是其开发。他背后公司其实挺有钱的。就在今年E3展上,铃木裕在展览上公布说,要给其制作的情怀大作《莎木3》进行众筹,众筹金额也是一度飙升。紧接着就在网布上公布说因为效果很好,制作人把原本5分钟的开场动画要做成12分钟了。而且还多开发了隐藏的关卡和地图。
莎木3.png

(《莎木3》众筹目标是200万美元,但是在活动结束时,筹集资金最终突破了600万美元大关,因此这意味着将解锁更多目标奖励,比如全新的任务、战斗和迷你游戏。)

其实,知道游戏制作周期的都会很清楚,这些无非都是制作好的。

但是通过平台之间的联通,推广,打广告,曝光,流量,用户之间的互动就出来了。

不仅外国人喜欢把众筹当幌子。其实在中国也是一样。在今天的中国,好好干众筹的已经不多见了。因为事实证明,这种形态是活不长远的。

咱们看下中国最有名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它的发展轨迹基本就是中国众筹的缩影。

点名时间2011年上线,成立之初就是把KICKSTARTER用COPY TO CHINA的模式拿过来用。起初它发展的很好。

大鱼海棠.png

(一再跳票的动画作品《大鱼·海棠》)

2013年打动很多人的《大鱼·海棠》其实就是在点名时间上完成的筹款,158万。还有《十万个冷笑话》和《滚蛋吧!肿瘤君》这样的明星项目的加入,使得人气不断的飙升。

起初模式就是靠收取佣金赚钱,但是通过数据就看明白了。点名时间上线26个月,总共吸引了755个项目,评价每个项目只有80个人支持,能筹到13000块钱 。

假设点名时间是抽取10%的佣金(已经是相当高的比例了,现实不太可能),上线两年,所有的佣金收入也就不过100万元还不到。这么些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支持一家公司运作两年的。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佣金模式是走不通的,后来点名时间索性就把佣金给取消了。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项目和人来进行互动。后来,点名时间创始人张佑自己解释转型时说到,

在国内,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KICKSTARTER这样模式的众筹 最理想的用户是谁呢?

极客用户(铁杆用户,种子用户等)。

他们要的是参与感,帮产品找BUG。要的就是帮助改进产品的感觉。可是这些用户毕竟是小众。那么在国内,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得面对大众消费者。那么大众消费者的思维就是既然我掏钱了,我就应该买一个实惠的东西回来。他更多的是一种交易心态。和极客的参与心来产生对比。

中美众筹的差异化

交易心态:国人的交易心态>参与心态

从KICKSTARTER来看,这几年发展依然表现很好。因为欧美用户的富裕程度,肯定比中国的好很多,可支配收入更多等。其参与众筹的心态就更加纯粹一些,虽然说,也有一定的交易属性在里面。但是其包容度就要比中国消费者好很多。

正是由于这种消费心态上的差异,会导致这种商业模式落地的时候。产生巨大的结果分歧。科技产品与互联网众筹天生的属性就包含了不成熟和缺陷。

Kickstarter上面排名热度前50的项目,能够按期交货的只有8个,如果你心态上宽容度不够高的话,那肯定早就被气死了。 这种在消费心理上产生的落差感是非常大的。

当然也有成功的,在KICKSTARTER上面,结果没有按期交货,结果打算筹钱的几个人偷偷的把交货日期一而再的进行修改,结果一拖就是一年多。照样引来很多的痛骂。

所以,转回来到国内。众多网站就砍掉了原有的文艺的项目。类似于出歌,拍电影等这种就尽量不要上平台了。专注于智能硬件,而且也不做众筹了,改成预售首发。

其实做的事情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它这种改变只是突出了整个流程当中的不同属性。既然国人需要的是交易属性,那便把交易属性进行放大和扩展。

监管环境不同

众筹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目前国内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众筹行业予以规范,对于众筹网站的批准设立、业务经营范围许可、资金风险控制没有明确规定,日常监管方面几乎处于空白。

在这方面,美国已对众筹有明确的监管。

12667153954f7e2f2013acd.jpg

2012年4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创业企业融资法案》(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下称JOBS法案)。JOBS法案增加了对于众筹的豁免条款,这使得创业公司可以众筹方式向一般公众进行股权融资。而且,相关条款不仅涉及到众筹 平台不得从事的活动、信息披露的要求、发行者的限制、发行者的法律责任等等,还考虑到众筹可能会被滥用而损害公众投资人的利益,对投资者也做了诸多限制。

去年,美国SEC签署JOBS法案的 Title II 条例正式生效,更是对美国创业早期融资产业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目前,国内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持肯定态度,只是具体监管具体法律条款还未完全落地。对于众筹,央行相关负责人也表态称,众筹融资应该是属于网络股权融资平台处于起步阶段这样一种业态,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业态,可以在坚持底线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其对业务模式继续开展探索。

Copy To China的改造是必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互联网的巨头不断的涌入这块市场。比如京东,淘宝,它们则看得更开。作为巨头,后发制人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通过先观察,看各个新兴平台的发展状况进行内部研发和评估。通过单一平台转型的过渡期,直接进行入局插脚。靠新鲜的产品来吸引流量。所以在着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现在的众筹变成了单一卖货的地方。

而之前那种富有理想属性,逐渐就被剔除出来。回想一下,众筹模式在中国被改造,其实是必然。

为什么?

因为其本质就是COPY TO CHINA。

在整个COPY的进度过程中,前半段是模式的搬运,后半段是本土化的改造。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成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甚至可以说,后端改造才是中国互联网创新的重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比如说网易,搜狐,新浪。都是直接掰的Yahoo的门户模式。

但是今天,网易更像是一个大型游戏公司,新浪则为媒体和社交网络公司;再比如说支付宝,paypal的整体框架依然还是能清晰看到,开始的时候是担保支付。现在呢?PAYPAL依然是第三方支付和跨国金融;而支付宝都可以加好友约会(pao)了。

众筹在中国的改造远远没有结束,三五年以后大家想明白众筹就是销售的时候,可能就要面临再一次的转型和创新了。或者说,众筹再晚来中国20年会不会和今天完全不同呢?

股权众筹有没有可能改变互联网公司的融资模式呢?

过去可能就是天使AB轮的这种路径,以后会不会是股权众筹+新三板+创业板?这都很难说。

在监管政策尚不明晰的当下,致力于“贩卖梦想”的众筹平台还在努力的推动众筹事业前行。

所以,关于众筹我们还得让子弹飞一会。

文章来源:品途网
喜欢 (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