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对国企人才流失和开发利用的思考

摘要: 国以人兴,企以人旺。国家提出了人才兴国战略,企业也提出了人才兴企举措。人才问题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人才问题尤为突出:

  现状是人才流失严重,大批优秀人才流向非国有企业,据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调查,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分到的本科以上人员流失率高达64%,研究生、博士生流失率分别是36%、59%,主要流向三资企业;据统计,近几年国企技术工人流失及转行的超过35%,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人才存量不足,危机凸显。 从局部看,我国在企业从事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总量的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了80%;四川800万职工中,高级技工仅1064人;以煤炭行业为例,调查显示,在完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企业中,拥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纯炮采的企业为1.95%;笔者所在的企业是四川采煤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企业, 有大本学历的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8%,其中有大多数是非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人才资源危机,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流失所造成的危机是困扰国企的主要危机,据零点研究集团调查,59.8%的国企面临人才资源危机,35.1%的国企认为人才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国企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一是旧的体制下对人才认知错位,重表面不重实质,只把当官的才看着是人才,其它员工只当成是工具而不是可开发的资源;二是对党管干部认识偏差造成企业用人权错位,企业人为分为党政两块牌子两套班子,党委管组织人事(干部),行政管工人,经理没有用人权;三是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压抑了人才的成长欲望,什么都讲资历,不讲能力,讲文凭不讲水平;四是国企缺乏人性管理,长官意识浓,关心尊重爱护人才工作做得不够。

  对策一是要根据市场价位确定人才价值,要给人才科学合理地赋值论价;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要求配置使用人才资源,经营者要实行市场化配置,其它人才也要在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中选聘,企业党政合一,不搞“两张皮”;三是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要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发挥核心作用;四是建立人才激励长效机制,关键是把人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结合;五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用收入差别反映能力和贡献差别;六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和谐团队,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文化环境。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人才是生产力储要素中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竞争,经济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间的竞争,企业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国有企业从人才的黄埔军校变成了非国有企业免费的人才培育基地,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国家宏观经结构的大力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使国有企业成为这场战争中的唯一输家。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仅中央企业流失的各类人才就占同期招收的大中专学生的30%以上;仅沈阳金杯在低谷时一年流失人才200多人;大型国有企业北人集团1990年至2001年间,分来的学生两三年后走了一半;据北京市对工业系统150户大中型企业调查,国有企业1982年以后分到的本科以上人员流失率高达64%,研究生、博士生流失率分别是36%、59%,主要流向三资企业;据统计,近几年国企技术工人流失及转行的超过35%;笔者所在的企业近十年人才总量基本上是负增长,最关键的还在于走的都是企业的骨干人才,包括中高级管理人才,来的都是新手,造成企业人才断档脱节,企业创新能力降低,发展速度低于其它非国有企业。

  2 国有企业人才存量不足,危机凸显
  从全局看,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80%,我国不足30%;我国每10万劳动力中有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84人,只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5和发达国家的1/9; 从局部看,我国在企业从事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总量的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了80%;四川800万职工中,高级技工仅1064人;以煤炭行业为例,调查显示,在完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企业中,拥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纯炮采的企业为1.95%;笔者所在的企业是四川采煤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企业, 有大本学历的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8%,其中有大多数是非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人才资源危机,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才流失所造成的危机是困扰国企的主要危机,据零点研究集团调查,59.8%的国企面临人才资源危机,35.1%的国企认为人才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目前,由于煤炭供应紧张,市场价格逐步趋于正常,煤炭生产发展快速,国家对煤炭开采从垄断走向开放,非煤行业、民营企业大量进入煤炭开采行业,本来就感到人才奇缺的煤炭企业面临新一轮的人才争夺。

  3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流失的不仅是人才
  国有企业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也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国企人才流失,是最大的财务损失,是最强竞争力的丧失。流失的不仅是人才资源,重要的是造成自身竞争力减弱,增强竞争对手的实力;流失的无形资产包括管理经验、专利技术、技术情报和企业形象的受损;人才流失的“多米诺骨牌” 效应更会使企业人心涣散。我们集团去年被省内一知名民营企业挖走一位煤矿的总工程师,今年集团公司生产部长又被挖走,不久又带走了几名技术骨干,这些人都仅在40岁左右,正是干事业出成果的年龄,企业多年的培养付诸东流,与企业多年的情感烟消云散,给我们留下的只有沉甸甸的思考。

  4 国企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分配制度缺陷造成利益失衡。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都被打上“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烙印,“不患寡而患不均” 的思想在职工心中根深蒂固。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收入分配套用行政级别,按资历和官职决定收入多少,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和给企业的贡献没有或关系不大;进入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思想僵化、政企不分的弊端暴露无遗,适应缓慢、效益和效率低下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偏低,根本无法与其它企业竞争。现在,国有企业工资指标仍由劳动部门下达,企业无权决定人工成本多少;对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从某种程度上是激励不足,约束有余。比如诸时健,他的收入与他对红塔、对国家的贡献相匹配吗?如果比较匹配他会晚节不保吗?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没有错,但企业成败兴衰经营者起决定作用。如何客观评价企业家的价值,是国企能否再创辉煌的关键。总的说来,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重要岗位与一般岗位薪酬差距太小的问题,人才收入水平在内不公平,在外没有竞争力,人就会往高处走。在一个还没有进入小康生活的时代,人才不能只靠精神和信仰生活,他们去追求一种更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环境也是在情理之中。

  4.1旧的体制下对人才认知错位。在国企中,“官本位” 思想严重,只有当官的才是人才,只要认为是人才的就任命到党务或行政领导岗位上取得一官半职,这样也就有较高地位和较高收入,不管他愿不愿意、适不适合。结果是大家为了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拼命往当官这条独木桥上挤,也就有了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的现象发生,使部分人掉到桥下被水所淹。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和这些现象挫伤了广大人才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迫使人才违心地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经营关系上而不是用于本职工作中,即使这样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心想事成,企业里有相当部分人真正的人才就有失落和怀才不遇之感。自然一旦时机成熟这部分人就会到能够施展才华实现报负的地方去。另外,对人才标准认知上的错误,也是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过去我们习惯上将人才定义为“好人”,即听话、稳重、老实、肯干、能吃苦,政治第一,这就被部分富有存府而缺乏开拓创新思维,有组织观念却不能独立特行,能苦干不会巧干,会说空话不干实事不敢承担风险的小人钻空子得了势,最后只能成为政治家却成不了企业家。而部分有技术、有能力、有创新思维、有开拓意识和冒险精神的人则受到冷落,这就是国有企业重在表现而非国有企业重在能力的结果。实际上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很好地运用了小平同志的“猫论”,抢夺了大量国有企业使用和未用的人才。

  4.2对党管干部认识偏差造成企业用人权错位。共产党是执政党,强调党管干部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干部本身负责的体现。但企业是经济组织,国企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殖增殖,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但现在国企中党委行政两套班子,两套人马,能行成合力的少,两张皮现象多。你说要以党委为核心,我说要以经济建设(行政)为中心,怎么能和谐?党委管了人事权,经理层如何来实现经营目标?党委说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行政要以实现最大利润为目标,表现在你用你的人,我用我的人,该用的用了,不该用的也用了,长官意志多,个人好恶决定了人才的去留升降;党政人员工作责任、工作量大小、工作复杂性、工作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影响都不一样,收入却一样,员工心态失衡,人为造成企业两张皮,增加内部不和谐因素;真正的人才就会此处不留人自找留人处。

  4.3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压抑了人才的成长欲望。国有企业用人、评职称、薪酬分配,包括福利大都是重资历轻贡献、重学历轻能力,使部分有能力、有突出贡献的年轻人和能工巧匠无用武之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干部能上能下基本上是一句空话,绩效考核不健全甚至走过场,形同虚设,除非犯了错误一般都是平级调动。关系网、人情关破不了,年轻人要上只有等上级的自然减员(死亡、退休、调离),很多人看不到希望只好失望而去。

  4.4缺乏人性管理也是国企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国企员工往往只有奉献和服从的义务。企业里政治气氛太浓,一般知识分子血气方刚,刚直不阿,很难适应这种氛围。经营者的管理方式粗放简单,往往是“老子天下第一”,要你干就干,要你服从你就要服从。否则就会穿小鞋,甚至永不翻身只好一走了之。在国有企业,实行年休假的不多见,领导与人才谈心交心的时间也不多,关心人才个人冷暖和家庭的更是很少。相反,在私营、民营和“三资” 企业这些工作却做的更好。中国人素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但很多管理者却做不了“知己”。以人为本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从西方引进几十年了我们都没学好,真有点悲哀。

  国企人才流失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根本上说是管理体制的弊端造成的,经营者只对任命者负责,不能全心全意对员工和企业负责,更不会尽心尽力对资产负责,他们考虑的相对多的是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淡化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易造成经营的短期行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引入市场机制。

  5 国企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
  5.1根据市场价位确定人才价值。合理的薪酬是对人才最客观的评价和关注人才基本需要。市场经济要求对经济活动中的一切资源投入进行经济计量和货币反映,人才的薪酬水平就是对劳动力的赋值论价,因此应体现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要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与实际贡献按质定价,确保收入水平与市场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与人才实际贡献匹配。充分运用薪酬的市场调剂功能,主动引导人才资源流向,站领人才争夺制高点。

  5.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要求配置使用人才资源。企业经营者应在职业管理者员中公开选拔,不能由政府任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企业应从“三个有利于” 出发,真正以经济而不是以政治为中心,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配置使用人才资源,不要按政府需要对口设置部门和配备人才;企业党委及其它群团组织以参加地方相应组织的活动为主,人员以兼职为主,这并不是削弱或不要党的领导, 相反是把加强党的领导监督落在了实处;要充分有效利用企业人才资源,发挥好人力资源部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伙伴作用,让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及经理层依法独立行使权利,营造企业宽松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和人才工作、成长环境;企业应建立起科学的人才招聘、选拔、录用、晋升、淘汰机制,做到量才施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从过去人事管理事务性工作转变到培养、使用好人才资源,努力将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当好伯乐。首先,应做好人才职业生涯设计,帮助指导人才健康成长;其次要为企业提供足量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需要;要使用好人才,把每个人都用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成就事业的优良环境;要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抓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防止人才断层出现,建立起人才危机预防和应急机制;加强与人才的双向沟通、信息反溃、情感交流等基础工作,把情感留人工作做细做实。

  5.4建立人才激励长效机制。要真正吸引和留住人才,短期激励有局限性,长期激励才是企业人才战略的重点。要把员工福利作为长效激励的主要内容,使人才感到企业不仅关心员工工作,更关心员工生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这是企业拴心留人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制定人才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计划,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对特殊人才实行企业年金奖励,即按人才层次每在企业工作一年给予一定的奖金,由企业专户管理,人才为企业服务期满,企业一次性支付给员工,员工提前终止合同,企业给予的年金不予支付,给人才带上“金手镯”;为人才购房购车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支持,满足人才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为人才努力服务企业提供动力。

  5.5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如果没有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就不能充分体现人才个体差异。绩效评估是对人才奖励使用的基本依据,公平、公正地评价才会有公平的激励,才会达到激励目标。绩效考评指标不宜太多,多了让人无所适从,只要几个可量化的关键性指标,充分反映人才能力与实际贡献。

  5.6加强企业文化建。企业文化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营造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要努力建设和谐团队,整合企业人才资源,使企业文化成为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的加速器。

  总之,人才是企业最核心和最具竞争力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对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少点命令与服从,少点空洞的说教与空话,少点教条与框框,多些关爱,多办实事,多些创新,让人才个人价值伴随着企业的成功得到实现和提升,使每个人才心甘情愿、尽心尽责、心情舒畅为企业工作,我们的管理就算达到了最高目标。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